不爱尖叫的鸡|“能源结构有所改善, 但还不够革命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不爱尖叫的鸡|“能源结构有所改善, 但还不够革命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我国能源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 能效虽有明显提高 , 但差距仍大;能源结构有所改善 , 但还不够革命性 。 工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的粗放增长方式 , 导致环境题目日趋尖利 , 只有从能源转型着手才是治本之策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近日召开的“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上指出 , 能源行业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立异重任 。
文丨本报采访人员朱妍
首先要转变能源供应、消费观
多位专家提出 , 转型首先源自观念与思维的转变 。
“谈及‘能源安全观’ , 通常理解为科学供应、保障公道需求 。 而现在 , 能源安全已不仅限于供需安全 , 还要注重环境安全、天气安全 , 确保大气、水环境等可持续 ,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 ”杜祥琬说 。
我国的“能源资源观”也要更新 。 杜祥琬表示 , “富煤、贫油、少气”的传统熟悉 , 现已跟不上发展要求 。 “丰硕的自然资源 , 加上技术能力、本钱下降等因素 , 共同推动非水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 , 由最初的‘微不足道’发展为现在的‘举足轻重’ 。 目前 , 风能和太阳能的已开发量远低于技术可开发量的1/10 。 这意味着 , 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 , 资源基础丰厚 。 ”
杜祥琬还称:“作为主要负荷区 , 我国中东部地区往往以为自己负荷重、资源缺 。 若能转变习惯 , 熟悉到自己身边的可再生能源并实现高比例自给 , 就可缓解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压力 。 ”
除了供应 , 还有消费观念的转变 。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以为 , 在碳中和的新目标下 , 能源转型要从需求侧做起 ,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需求是基础所在 。
“实现碳中和情景 , 主要依赖风电、光电、生物质能源等 。 这就要求化石能源需求尽可能最小 , 以降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以及碳汇等压力 。 尽可能减少末端对燃料的依靠 , 能源输送路径由过去‘燃料-热量-电力’转为直接使用电力或由电力到热量的方式 。 ”江亿表示 , 降低终端能源需求 , 消费观念及模式的转变很枢纽 。
“跳过油气时代”存争议
有了思路 , 详细如何实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刘宏斌以为 , 对于我国而言 , 煤炭仍是一定时期内的能源消费主体 , 但中短期内 , 其消费将进入平台期并早于世界达峰 , 2025年后持续下降;近年来油气资源生产能力不断回升 , 但因天然气需求增幅较大 , 供给增长幅度仍难以跟上需求增长;新能源则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 2021-2025年均增量有望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 。
结合能源安全形势 ,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进一步提出“洁煤、稳油、增气、强新”的路径 。 详细而言 , 第一步是2021-2035年 , 以天然气为桥梁 , 加大高碳能源清洁减量利用 , 加快清洁能源高效规模利用 , “天然气+新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0%;第二步是2036-2050年 , 以绿电、绿氢为桥梁 , 力争到2050年一次能源自给率进步到95% , “天然气+新能源”消费占比升至50%以上 。
但也有不同观点 。 “我国目前仍处于燃煤时代 , 到底是从煤到油气再到可再生能源时代 , 仍是直接通过‘煤改可再生能源’实现低碳目标?”江亿表示 , 我国燃气资源相对不足、气源在外 , 且技术起步较晚、相对落后;风电、光电技术与国际领先同步 , 已形成从元器件、系统、控制等全套产业链 , 且本钱不断降低 。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 , 涉及能源出产、转换、输配、终端等全系统更新 。 若从‘改气’出发 , 对电力系统和各种终端用能方式的改造路径 , 与低碳未来差异巨大、方向不同 。 对此应发展可再生电力 , 直接向低碳目标迈进 。 ”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也称 , 若沿着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 , 形成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三分天下”的结构 , 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达到100亿吨左右 。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 必需跨越油气时代 , 直接进入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