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文章图片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文章图片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文章图片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文章图片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


【徐正溪|国产电影都成全球票房冠军了,那国产综艺呢?】作者|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意外又合理 , 《长津湖》成为了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 。 四年前《战狼2》空降全球票房周冠军时 , 外媒用的是“震惊体” 。 现在 , 他们直接断言:“中国不再需要好莱坞大片 。 ”
人民还需要好莱坞大片吗?可以确定的是 , 进口片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 , 而疫情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 中国电影却成长迅速 , 喜剧、悬疑、青春、现实主义、硬核科幻、主旋律、动画电影……都出现了相应爆款 , 带动观众目光转移 。
内地电影票房总榜TOP20 , 仅剩3部好莱坞大片 , 成绩最好的《复联4》排在第七 。 不满《花木兰》、抵制《尚气》 , 中国观众的拒绝都在实际行动里 。
究其原因 , 国内经济腾飞的同时新媒介快速发展 , 中国原创文化产品超量供给 , 国内文娱消费生态被彻底重塑 。 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建立起了全新的审美体系 , 愈发偏爱本土内容 。 而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以及文化自信 , 更令人们对国产片、进口片亲疏有别 。
更重要的是 , 国产片极具感染力的本土化叙事更直达中国观众内心 。 本土故事的源头在哪儿?不外乎二:民族文化和现实主义 , 前者代表如《流浪地球》 , 后者代表如《李焕英》 。
很显然 , 产业升级、消费升级 , 今天的观众对文化产品有着更高要求 。 他们不再是看看别人的故事就能满足 , 而需要通过作品观照自身、观照现实 , 找到自我参与感和存在感 。 受欢迎的文化产品 , 除带来感官刺激和新鲜题材外 , 还当具备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 甚至可以讨论并解决某些现实议题 。
观众是一批观众 , 市场培育的成果当然也是共享的 。 不止是电影 , 从剧集到综艺再到整个文娱产业 , 都在深入挖掘内容的文化价值 。 用原创内容讲好中国故事 , 是文化IP自身的需求 , 文化产业的需求 , 也是国家的需求 。 而据硬糖君观察 , 这种审美升级的下一个标的 , 是综艺 。
网综拉开的原创序幕
中国娱乐产业起步晚 , 影视、音乐、综艺的发展路径本就有太多相似之处 。 大多经历过先学习、再赶超的过程 , 不断向所谓的国际标准看齐 , 直至稳住江湖地位 , 真正打出中国标签 。
院线电影的消费时效性强 , 需要在最快时间引爆市场 , 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的真金白银摆在那儿 , 外界更容易直观感受市场变化 。 但细想下 , 观众对进口片丧失兴趣的同时 , 对海外综艺似乎也没爱了 。
2012年前后 , 日韩综艺模式被大量引进 , 本就乏善可陈的原创国综愈发疲软 , 观众急速流失 , 市场份额极大缩水 。
不得不承认 , 彼时我们综艺领域的“贸易逆差”确实严重 。 大量国内热门综艺皆是引进海外模式 , 其中还有土耳其模式、以色列模式 。 从《中国好声音》到《歌手》 , 从《爸爸去哪儿》到《奔跑吧兄弟》 , 无一不具海外基因 。
靠买进海外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 , 甚至是直接搞拿来主义 , 一度成为国综安身立命之本 。 如此国内综艺更没有原创的氛围和动力 , 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 。
2016年 , 广电总局出台文件 , 严格限制模式引进 , 鼓励国内综艺进行创新 , 提升原创研发、制作和输出的能力 。 新规大幅压缩了进口综艺规模 , 加上观众对同质化的海外模式也开始出现审美疲劳 , 国内原创综艺迎来发展期 。
也是这一年 , 网综驶上快车道 , 原创内容呈井喷之势 , 数量、规模、质量等均有明显提升 。 《奇葩说》《火星情报局》等原创模式显露光芒 , 拉开了网综元年的序幕 。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 经过长期摸索 , 国内综艺围绕精品化、垂直化成功孵化出众多优质原创IP , 《这!就是街舞》《说唱新世代》等都是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