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东聊社会|却也只能做做零工,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

2008年的汶川 , 地震如凶兽般将四川的这个县城摧毁得千疮百孔 , 悲痛的深渊中传来绝望的呼喊 , 风雨飘摇中近7万同胞失去生命 。
灾难时期有人舍己而得流芳 , 亦有人独活而受唾弃 , 范美忠便是后者 , 然而时过境迁 , 如今再看 , 他做错了吗?或者说错在了哪里?
阿东聊社会|却也只能做做零工,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
文章图片
08年汶川地震中受到千夫所指的“范跑跑”原名范美忠 , 四川内江人氏 , 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 , 毕业后因为课堂言辞不得不辗转多地 , 在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市的一所中学时期 。
地震发生时 , 范美忠首先发现原本平稳的地面开始晃动 , 起先他还以为只认为是一些轻微的摇晃 , 直到后来 , 墙上开始不断地有尘屑落下 , 桌面摇晃也突然剧烈 , 他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 。
于是 , 他在对学生大喊了“地震来了 , 快跑!”之后率先跑出了教室 , 来到操场后 , 范美忠才发现 , 原来自己是第一位撤离出来的人 , 就连自己的学生也是在一分钟以后才被疏散到操场 。
当范美忠这一行径在被公之于众后 , 就立刻遭到了群众的口诛笔伐 , “范跑跑”成为了公众眼中范美忠的另一个名字 。
可能连他都未曾想过 , 这一跑 , 竟是万人唾弃 , 他的人生也跑到了另一条轨道上 。
虽然范美忠因为抛弃学生独自逃生在当时受到了全国上下近乎统一的“讨伐” , 可以说因为这件事 , 范美忠差点没被人民群众的口水给淹死 。
同时 , 范美忠不得不离开原先的学校 , 在之后谋求工作的过程中 , 也因为这件事让用人单位不愿录用或者说不敢录用 , 就算他顶着“北大毕业”的头衔也只能打打零工维持生计 。
众口铄金 , 积毁销骨 , 在当时 , 攻击“范跑跑”就如同一种风尚 , 就连从未听闻这一事件之人也要过来骂两句 , 甚至南方都市晚报里 , 竟然有过这样的言论——“从生命的长度看 , 学生的生命剩余时间比范美忠长 , 所以死的应该是老师”
那么十年后 , 当我们再次回顾“范跑跑”事件时 , 范美忠是不是理应承受全社会的敌意 , 以及这样的待遇呢?
范美忠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是什么?是他抛弃学生独自逃生的行径 , 在旁人看来有违师德 , 但十年后 , 当这件事的风波逐渐平息 , 人们对待这一事件也逐渐趋于理性 。
阿东聊社会|却也只能做做零工,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
文章图片
当我们站在范美忠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时会发现 , 他也是别人的儿子 , 也是谁的父亲 , 他也有家庭 , 如果他因为救人而离开 , 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 可谁来照顾他的家人 , 谁来陪孩子成长 。
退一步而言 , 就算范美忠当时没考虑这么多 , 想的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 那也无可厚非 , 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 生命也只有一次 , 在生命安全这方面 , 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大加指责 , 更不可以勒令他人以生命安危作代价去做任何事情 。
范美忠所为确实有违师德 , 但那也是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做出的选择 , 范美忠本人也说过 , 自己是本就是一个普通人 , 在此基础上成为的老师 。
因此 , 作为一名普通人 , 从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角度而言 , 范美忠的做法的确并无不妥 。
【阿东聊社会|却也只能做做零工,从范跑跑到范美忠:虽顶着“北大毕业”头衔】然而 , 范美忠真就没错了吗?很显然 , 并非如此 。 5月22日 , 也就是地震发生的十天过后 , 范美忠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贴文 , 详细描述了他在地震来临之际所经历的一切 。
也正是因为这篇贴文 , 范美忠亲自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 范美忠在文中对自己的对自己的行为如此辩解——“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 , 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甚至表示当时就算连母亲在场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 , 因为他抱不动一个成年人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