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光芒2|一支演出结束后急着回家养猪的神仙乐队( 二 )


专辑的第二首歌是《干酒醉》 。
在他们的作品中 , 特别是这首歌里 , 没有乡愁 , 没有苦恼 , 只有爱人 , 只有饮酒 。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 云贵川不相信酒醉 。
我想没有人能拒绝Kawa的音乐 , 那是一种带着灵魂原始魔力的律动 , 在他们的现场所有人都释放了天性 , 跟随他们的音乐一起舞动起来 。
随着小号和鼓声翩翩起舞 , 再提溜上两瓶啤酒 , 酒精挥洒打湿胸口 , 是听他们音乐 , 看他们现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
在第二张专辑《勐卡电台》中 , 《你要来呢嘎!》令我印象深刻 。
即使是表达思念与不舍 , Kawa也要用欢快的律动来承载 。

这一切与云南人善良淳朴的性格不谋而合 。
不禁感叹 , 雷鬼 , 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音乐流派 , 是如此的欢快、明亮、律动、无忧无虑 。
雷鬼乐响起 , 我变成了水泥森林里面的海岛乐天派 。
三只快乐的海鸥围绕在头顶盘旋 , 大厦间遮蔽的光影化成了椰影婆娑的沙滩 。
不再为生活的困局而焦虑 , 将身边的每一滴欢乐都无限放大 。
Kawa的音乐主题大多围绕着生活与自然相关 , 他们表达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表达着对自然深邃的理解与敬畏 , 表达着对当代城市生活的审视与批判 。
在Kawa与佤族民间音乐和自然的契合中 , 我听见了对世间万物的敬畏之心 。
听见了佤族人欢乐自由的天性 。

听见了清新的的自然之美 。
听见了云南的天空 , 天空中的云 , 风中的泥土 , 还有万物生灵慢悠悠的脚步 。
这是当下所有城市音乐都普遍匮乏的 。
所有现场听过Kawa的人都知道 , 他们的音乐一起来 , 谁也没办法呆在那听 , 你会跟着他们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 。
Kawa的音乐有一种解放人天性的魔力 。
听着歌我不禁好奇 , 什么样的地方 , 能催生出这样的音乐?

西盟 , 这个与老挝、缅甸、泰国三国临近的边境小城 , 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这里的人们 , 生活在烟雾缭绕的山中 。
小城里没有红绿灯 , 没有大工厂 , 不用排队 , 牛犊们也不用担心快速行驶的汽车 。

路上随处可见是载歌载舞的地砖和井盖 。
农忙秋收时学校会额外放假 , 族人们聚在一起吃饭 , 唱歌 , 跳舞 , 庆祝雨水 , 庆祝丰收 。
就连抽烟的时候也要搞音乐 , 把快乐吸进身体 , 再把快乐吐回空气 。
这样的普洱西盟县 , 不仅盛产普洱茶 , 还生长出了雷鬼乐 。
佤族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 面对生命过程的坦然 , 再加上对节奏天生的把握能力 , 让他们驾驭雷鬼如鱼得水 。

Kawa乐队去班帅的学校义演 , 视频里孩子们唱着他们的《祝酒歌》欢呼雀跃 , 我甚至好奇为什么这些小孩都会唱这首歌 。
主唱老憨的回答是:
“佤族会说话就会唱歌 , 会走路就会跳舞 。 ”
一项甩头舞 , 上千年来已经把音乐和舞蹈注入了他们的血液 。

佤族信仰的是自然万物 , 对死亡一直保持接受的态度 , 人出生时唱歌跳舞 , 人死了要唱歌跳舞 。
高兴的来也要高兴的离开 。
“Kawa”是我国少数民族佤族在解放前的旧称“卡佤” , 乐队的名字便来源于此 。
他们选择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根植于家乡西盟的土壤 , 找到最根源的民族律动 。
令人感受最深的是 , KAWA的雷鬼不仅仅只是一种摇摆跳舞的音乐 , 音乐变成了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
乐队在签约音乐公司的时候明确表明 , 除了工作需要到北京 , 其他时间不愿在北京逗留 。

除了英年早逝的前Bass手艾勇在北京长时间生活过 , 乐队其他成员一直生活在云南 。
艾勇之前是山人乐队的Bass手 , 在北京生活了将近10年时间 。
他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家乡 , 和昔日的小伙伴组起了Kawa乐队 。
在北京待了10年之后 , 艾勇特别珍惜这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
他恍然大悟 , 不管是对于身体还是创作来说 , 这都是更好的选择 , 只是不知不觉 , 在北京的十年一眨眼就漂了过去 。
曾经他们租了间房子 , 大家庭似的在一起生活 。
该种田的种田 , 该织布的织布 。
如今即使已经“分家” , 但依旧保留着风轻云淡的生活方式 , 自己种菜、养猪、做饭、酿酒……
主唱老憨身上的衣服都是旧货市场淘来的 。

在这个销毁烟囱的年代 , 制作人老黑骄傲地说:
“我们现在还是生火做饭 , 这是特别奢侈的一件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