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Saab37 , 绰号“Viggen” , 国内一般叫做“雷” 。 这个绰号要追究起来和雷神Thor的大锤还有点渊源 , 也是译名“雷”的来源 , 当然这个不是要聊的重点 。 在不走寻常路这一点上 , Saab37与之前的Saab29、Saab35一脉相承 , 看起来有点怪模怪样的感觉 , 但剑走偏锋、性能上一样管饱 。
Saab37“雷”Saab37其实是一个通称 , 意思是“第37号飞机系统” , 包括攻击机、侦察机、战斗机、教练机等多种机型 。 Saab37研制之初就要求多功能 , 但既不同于F-4那样想在同一架飞机上做到面面俱到 , 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改装 , 而是以一个机型为平台 , 通过不同的设备和武器配置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要 。 这种思路总的来说有点“模块化”的感觉 , 但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多个机种同时研发的总成本 , 并不是在各种功能之间可以随时改装转换 。
雷、龙进入60年代以后 , 战斗机的速度和升限不断提高 , 瑞典人当然不会甘于人后 , 对Saab 37的要求也是高空高速打底、但一贯的短距起降要求也没减 。 这本是一对矛盾 , 当时通行的套路就是复杂又增重的变后掠翼 , 萨博公司也论证了很多方案 , 最后选择了一副有三段后掠角的大三角翼加鸭翼来解决 , 主翼形状与今天印度LCA的有点相似;鸭翼是固定安装、后面一截在起飞降落时放下、空中则一直处于收上状态 , 相当于一块襟翼 , 这样的鸭翼主要作用是在起降时增加升力以降低速度、而不是产生控制力矩 , 和后来的全动鸭翼有所不同 , 因此有的地方并不称其为鸭翼而称为前翼 。
鸭翼只有后面一部分可动
公路降落、小路隐蔽Saab37一开始计划安装罗罗的RB.141或普惠的TF30加力涡扇发动机 , 但后来前者取消、后者研制进度太慢赶不上趟 , 瑞典只好引进民用的JT8D , 自力更生加装了一套加力燃烧室 , 称为RM-8 , 最大推力72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 , 仅次于当时米格-25使用的图曼斯基R-15发动机 , 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战斗机用的发动机 。 为了缩短降落距离 , 当时的主流套路是加装减速伞 , 瑞典人又不按套路来 , 直接给安上了一套战斗机上极为少见的反推力装置:飞机着陆后 , 三片活动挡板“堵”住尾喷口 , 发动机喷流从后机身三条开缝处向前喷出 , 这样一来飞机理论上可以在地面上“倒车”;为了能像舰载机着舰时一样“无拉飘”着陆 , 起落架专门加强、并使用了战斗机上也不多见的串列双轮 , 可以收入比较薄的机翼 。
三片式反推装置
反推装置工作时喷流吹起地面的积水
串列双轮主起落架 , 双座教练型SK37武器方面倒是中规中矩 , 早期的对地攻击型AJ 37有7个外挂点 , 可以挂载包括反舰导弹和空地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 。 战斗型的JA 37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 , 具备下视下射能力和超视距攻击能力 , 能够引导中程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 后期还集成了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 基本武器则是位于机腹下的一门瑞士厄利孔KCA30毫米航炮 , 备弹126发 , 有效射击距离2000米 。
战斗型JA37由于能够获得众多技术支持 , Saab37的研制工作非常顺利 。 萨博一开始生产了7架原型机 , 1967年2月8日首飞成功 , 1971年7月首架攻击型AJ37交付给瑞典空军 , 1972年双座教练型SK37交付 , 1977年侦察型SF37交付 。 战斗型的JA 37于1972年开始正式研制 , 5架原型机里有4架是通过AJ 37改装而来 , 安装了改进的RM8B发动机 , 1979年开始交付 。 2007年最后1架“雷”退出现役 , JAS39“鹰狮”时代已经来临
侦察型SK37 , 机头明显不同
在博物馆里安享晚年Saab37的各型都只供瑞典自己用 , 曾有过出口挪威的方案 , 最后没有成功 。 后来瑞典人还把不按套路出牌的精神延续到底 , 大大咧咧向北约提议用JA37替代F-104 , 这显然是明刀明枪的挖墙脚、挖的还是最擅长挖别人墙脚的美国 , 明摆着没有下文的事 。
- 文化|聊聊过年那些事(连载十五)——结语
-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 飞机|除夕夜,飞机上的“年夜饭”吃什么?
- 飞机|除夕夜,飞机上的“年夜饭”谁在做?
- 陆建国|除夕夜,飞机上的“年夜饭”谁在做?
- 对TA毫无抵抗力?今天来聊聊记忆中那份甜
- 传承|迎虎年 聊聊非遗布老虎
- 朱安|聊聊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史
- 旮旮旯旯|聊聊过年那些事(连载六)——除尘扫房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