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5分钟生活圈,“圈”出徐汇市民日常生活烟火气( 二 )


伴随一系列改造和运作 , 画家街人气越来越旺 。 邵清林最近就发现 , 晚饭后或周末时 , 时常有祖孙三代一起来画家街散步 , 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 “有活力 , 有朝气” 。 无论买不买画 , 画家们都很愿意和遇到的人们聊聊天: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颜料?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通过这种方式 , 画家们和市民分享创作时的感受和对艺术的见解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5分钟生活圈,“圈”出徐汇市民日常生活烟火气
文章图片
画家街的画董天晔 摄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5分钟生活圈,“圈”出徐汇市民日常生活烟火气】“我们这里有画复制画的老师 , 也有一些从央美、川美、上美这些美术院校毕业的老师傅 , 当我们的消费者跟他们去聊天的时候 , 其实就是一种‘好去处’的定义 , 那就跟传统画廊会有些不一样 。 ”项目总经理江鑫说 , “我们希望能够把它打造成一个有烟火气的艺术街区 。 ”
特别强调“15分钟覆盖”
此次参评的124处公共空间中 , 许多家门口的小型绿地、文化体育园、文创园区、工业旧址更新项目等均名列其中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去年上海评选出了16家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 , 当时的评选维度主要集中在历史风貌街区、特色休闲街区、特色旅游村、郊野公园四大类型 , 此次“家门口的好去处”作为第五种补充的类型 , 更强调“微空间、微旅游、微度假”的概念 , 注重这些公共空间的亲民性和便民性 。 这些微空间打造、运行的过程 , 也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贯彻实践过程 。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打造“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 , 未来的上海通过15分钟的步行距离 , 就能够解决市民在社区里基本生活 , 乃至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其二是面向未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进去 , 是一个复合社区 。 此外 , 伴随城市人口结构或者城市功能的改变 , 社区也需不断成长和更新 , 令社区成为改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载体 。
楼嘉军说 , 这次“家门口好去处”的评选前 , 专家组兵分三路几乎走遍了所有参评的公共空间 。 评审过程中 , 大家都非常强调“15分钟覆盖”的概念 。 专家组成员们也一直在追问:这些参评的场所 , 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功能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服务的人群范围有多广?正是从这样一些角度去考虑 , 所以一些大家看起来不错的空间 , 比如一些公园绿地、某个简单的地标或单一主题的陈列馆等 , 因为功能相对单一、不一定能吸引市民游客多次到访 , 在专家评审这里的排序就不会太高 。
“这个排序 , 不完全是讲好坏 , 而是看居民喜欢去的程度和频次 。 我们希望通过的这样的评选和排序 , 来引导更多市民游客更深入地认识上海 , 在碎片化时间里去这些地方休闲、娱乐和健身 。 ”楼嘉军说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5分钟生活圈,“圈”出徐汇市民日常生活烟火气
文章图片
画家街入口处吹泡泡的人物雕塑董天晔摄
于秋阳说 , 整体来看 , 首批参评的124个公共空间与居民社区结合较为紧密 , 深入到了居民的生活场景中 。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 是市民生活空间周边的特色书店、美术场馆、非遗体验馆变多了 , 这些场馆充分展示出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征 , 成为上海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载体 。 毋庸置疑的是 , 市区部分公共空间的业态元素更丰富、文化内涵更高 , 郊区一些空间的内容虽然也很好 , 但便捷度仍有待提升 。
(来源:上观新闻采访人员:李宝花 刘畅 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