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舆情研究院 营销短信“泛滥”垃圾短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沦为信息垃圾场

_本文原题:营销短信“泛滥”垃圾短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沦为信息垃圾场
游戏推送、贷款申请、福利领取、代金券赠送 , 这样的垃圾短信基本每天都有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我们的手机短信就变成了收验证码以及垃圾短信的接收器 。
河南舆情研究院 营销短信“泛滥”垃圾短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沦为信息垃圾场
文章图片
在“双11”网购节期间 , 许多人的手机频繁收到营销短信 。 随手打开短信收件箱 , 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各式各样的商品折扣信息与推销广告 。 尽管这些信息的末尾常常会加上一句“回TD退订” , 但是 , 在不少人的经验中 , 之前回复过再多次“TD” , 营销短信还是会如期“轰炸”手机 。 对此 , 广大消费者虽然不堪其扰 , 却也无能为力 。
垃圾短信 , 顾名思义 , 就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 , 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 。 早在2008年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垃圾短信“泛滥”的问题 。 时至今日 , 垃圾短信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头大患” , 到底该如何根治 , 值得我们思考 。
“泛滥”的垃圾短信大多都是营销短信和一些诈骗短信 。 特别是“双十一”期间 , 商家为了宣传店铺的活动 , 对消费者进行短信“轰炸” 。 虽然 , 现在部分手机有自动过滤垃圾短信的功能 , 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 而且 , 短信也会自己找“主人”:宝妈收到母婴产品推荐的短信 , 高考的学子收到各类培训的短信 , 老年人收到保健品介绍短信……这些“精准”短信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 不可小觑 。
遥想当年 , 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尚未兴起时 , 手机短信曾经是我们和亲朋好友互相联系的重要途径 。 发短信时 , 我们字斟句酌 , 生怕发给别人的信息有失体面周全 , 收到短信 , 我们也会仔细阅读 , 视之为基本的社交礼仪 。 尽管偶尔也会收到几条广告短信 , 但那时的我们没有想到:多年以后 , 短信收件箱竟然会被营销短信彻底占据 , 沦为让人觉得点开都嫌烦的“信息垃圾场” 。
河南舆情研究院 营销短信“泛滥”垃圾短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沦为信息垃圾场
文章图片
针对“双11”前夕营销短信泛滥的不良现象 , 《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都在近期对普通消费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 在相关报道中 , 有消费者表示 , 自己回复了半天“TD” , 之后还是会以每天十余条的频率收到各种营销短信;还有消费者反映 , 同一个商品品牌会以不同平台的名义 , 接连发送四五条内容相似的广告信息 。 显然 , 营销短信对多数用户而言都是折磨 , 而非商家想象中的激励 。 对此 , 监管机构还应及时关注用户“痛点” , 对营销短信作出有效规制 , 为公众的短信收件箱“瘦身” 。
其实 , 早在2016年送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就提出:“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或者请求 , 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 , 电脑等电子终端或者电子邮箱、网络硬盘等电子信息空间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推销电话 。 ”然而 , 在实践中 , 我们很少看到商家主动去征求用户的同意 。 恰恰相反 , “回TD退订”实际上是要求用户明确拒绝 , 商家才(有可能)停止发送营销短信 。
这种做法 , 将商家主动征求用户同意的义务 , 变成了用户主动拒绝商家的义务 , 一来一回之间 , 让商家占到了不少额外便宜 。 这与《实施条例》的立法意向正好相反 , 颠倒了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 虽然《实施条例》尚未正式通过 , 无法直接约束商家 , 但面对泛滥的营销短信 , 电信服务商与监管机构还应积极采取对策 , 而不应对用户“吃哑巴亏”的情况坐视不理 。
河南舆情研究院 营销短信“泛滥”垃圾短信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沦为信息垃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