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让“科技之花”开满农家小院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让“科技之花”开满农家小院。
近年来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 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对接合作 , 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 , 将“老中青、院博硕、学研用”人才科学编组 , 构建起“全国首席专家+区级技术负责人+市旗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 , 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路子 。 如今 , “科技小院”已成为我市助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新引擎”、巩固脱贫成果的“新动能”、人才引进培养的“新平台” 。
人才是第一资源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科技小院”是巴彦淖尔市结合农业大市实际 , 以柔性引才引智为抓手 , 探索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
巴彦淖尔地处广袤富饶的河套平原 , 优越的光热资源、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便利的引黄自流灌溉条件 , 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 但是 , 受土壤盐碱化、水资源利用率低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因素制约 , 高效集约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速度较慢 , 迫切需要推动科技迭代、产业升级 。 近年来 , 巴彦淖尔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 搭建起农民与农技专家人才交流、学农联合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的平台 , 所开展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所在地农业主导产业 , 通过解决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制约性问题 , 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 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 有效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 。 目前 , 全市建成“科技小院”16个 , 其中 , 杭锦后旗建成核心区、果蔬、小麦、西甜瓜、向日葵、玉米6个科技小院 , 五原县、临河区、乌拉特中旗建成灯笼红科技小院、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二狼山白绒山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小院等10个科技小院 , 在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牧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产才”融合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日趋显现 。
“村里建了‘科技小院’ , 以后在种植上遇到什么问题 , 就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专家了 ,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周到的农技服务 。 ”杭锦后旗春光村二组农民折贵田高兴地说 。
“科技小院”扎根农村、服务农业、面向农民 , 汇集了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学研究生等各方面专家人才长期驻村工作 , 形成了研究单位和推广单位、理论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平台 。 专家人才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 , 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 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科技服务 , 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 得到“案头到田头、决策有来头、工作有劲头、农民得甜头”的效果 。
“我们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 可以通过微信群或打电话邀请专家上门给我们手把手指导 , 经过专家的实地指导 , 可以掌握很多的科学种植技术 , 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 ”灯笼红香瓜种植户辛海军说 。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 关键在管用、关键在见效 , 归根结底就是要达到人才有平台、科技有创新、产业有发展、农民有实惠的目标 。 据统计 , 杭锦后旗三道桥镇西甜瓜科技小院“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20%以上;五原县依托“科技小院”平台 , 先后引进20多所科研院校、100余名专家学者、30多家企业 , 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 , 实现增产增收;临河区积极打造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 , 健全“专家+科技骨干+科技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体系 , 在“三农”一线开展农技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育……
广聚英才为发展“添智”;柔性引才为创新“聚能” 。 巴彦淖尔市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 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理念 , 依托“科技小院”模式 ,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 让更多的“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巴彦淖尔 , 汇聚起助力地方发展的“隐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