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折扣的诱惑与理性消费

:原题为_北京青年报|折扣的诱惑与理性消费。
北京青年报|折扣的诱惑与理性消费
文章图片
又到了“双11”这一购物狂欢节 。 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微商们早已备足了货物 , 准备好大干一场 。 各种拉人头攒人气的活动也相继拉开帷幕 , 各大电商平台都设置了多种抢红包的小程序 , 网友们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 就是到各种小程序上签到 , 然后来回穿梭切换 , 花十秒、十五秒甚或一分钟 , 不停地浏览各个购物频道 , 收集饲料水滴 , 一会儿喂猫喂鸡 , 一会儿种菜种树 , 忙得不亦乐乎 。 攒到一定数额后就兑换成红包 , 存入卡券 , 单等“双11”的时候清空购物车 , 用攒下的这些细碎银子抵扣货款 , 然后满心欢喜地等待宝贝们快递到家 。 这种在网上抢购折扣商品时的心情 , 与在菜市场上和摊贩们一番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后省个块儿八毛时一样 , 欢乐无比 。
尽管买家和卖家都还意犹未尽 , 但狂欢节这一天还是飞快地过去了 。 大数据实时给出了这场“全民买买买”的成绩 , 都不出所料再次刷新了纪录 。 电商进账着实喜人 , 而为此做出贡献的消费者们也从折扣促销中得到了不少实惠 , 在看电商们“数钱”的同时 , 也为自己购买到便宜实惠的商品而高兴 。 当然 , 电商们的优惠规则依然是人们吐槽的对象 , 因为要在那些比较复杂的规则中计算出最佳购买方案 , 还真得和电商搞一场智力大比拼 。 比如 , 你要区分出“定金”和“订金”之间的差别 , 要计算出满多少才能享受到优惠 , 要熟悉店铺优惠券使用中的搭配细则 , 还要在秒杀倒计时前卡着点儿下单 , 等等 。 有时候为了赢得奖励 , 还需要“组队”或“分享” , 这时候还能考验一下你人脉的广狭程度 。 这种线上“抢购”的热闹和激烈 , 虽然没有锣鼓喧天 , 鼓乐齐鸣 , 但人们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狂欢” , 其中所蕴含的乐趣 , 也是人们自愿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 。
笔者在网上浏览发现 , 与往年相比 , 今年购物狂欢节的一大特点 , 是有更多的平台或商家 , 采用由主播直播的方式来进行促销 , 据说有个行话叫“带货” 。 带货的主播有的是微商店主 , 有些名牌企业、大公司则重金聘请明星参与其中 , 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 增加其产品的信誉 , 达到促销的效果 。 有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分 , 打开链接 , 还能发现主播在吧啦吧啦 , 卖力地吆喝 。 看着他们辛苦努力的样子 , 难免会动了恻隐之心 , 那就下一单吧!
当然 , 能请得起大牌明星直播带货的毕竟是少数 。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看到为自己区县的土特产品代言的父母官们 , 虽然他们在“叫卖”方面很不“专业” , 有点儿像开会念稿子 , 但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 他们也还是蛮拼的 。 有人说这是官员的一场“秀” , 但这样的“秀”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识得那些偏远地区的农副产品 , 帮助农民打开销路 , 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 , 何乐而不为呢?
农民们自己在网上搞的直播秀 , 更是将自己的收成直接推向了市场 , 山东的冬枣、烟薯 , 四川的柑橘 , 广西的百香果 , 东北的黄豆、大米等等 , 都可以从农民的种植园里 , 通过物流 , 直接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 在这期间 , 除了物流的费用外 , 由于没有收购、批发这些中间商赚差价 , 微商和消费者倒也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 这确实是双赢的结果 。
在这种购物狂欢节里 , 徜徉在琳琅满目的打折商品中 , 很容易让人流连忘返 , 也很容易把人变成一个不理性的消费者 , 这也是我们在“过节”时需要警惕的 。 花最少的钱 , 买到质优量多的商品 , 是打折促销得以推行的心理基础 。 前几年比较风靡的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中 , 就讲述过这种情形 。 她分析说 , 人们在面对打折商品时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 比如 , 本来你只想买件1万日元左右的衬衫 , 可在差不多价格的衬衫旁边 , 还有一件原价10万日元左右的西装正在打五折 , 便宜了5万日元 。 可就算是便宜了5万日元 , 你不也得花上5万日元嘛 。 在这种折扣比例的诱惑下 , 有些人既不管自己是否需要 , 也不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 冲动之下买回家 , 却几乎不怎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