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喝太空啤酒,吃太空酸奶……你想不想也来一个
本文插图
【新华社新闻喝太空啤酒,吃太空酸奶……你想不想也来一个】
▲刘长庭在空间微生物会议上
本文插图
▲太空啤酒
本文插图
▲太空酸奶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采访人员张建松)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刘长庭:让太空归来的微生物走上老百姓餐桌》的报道 。
“来 , 大家尝一尝 , 这就是用太空归来的微生物酿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 , 尝尝味道有什么不同?”近日在朋友间一次聚会上 , 我国空间微生物学家、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刘长庭兴致勃勃地让大家品尝利用太空技术转化的美食 。 他说:“我研究了一辈子空间微生物 , 退休之后最大心愿 , 就是把空间微生物研究成果应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 走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 ”
(小标题)地球上的微生物登上太空
微生物被誉为“地球之王” , 在地球上已存在35亿年 ,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类群 , 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土壤及其它生态系统中 , 在生物圈和地球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自然界 , 微生物参与元素循环、推动物质转化 , 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 人体表面及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 , 有益于人类健康;而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则是人类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 。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 太空已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空间 。 原本只在地球上生存的微生物 , 也随着人类一起登上了太空 。 例如在“和平”号空间站 , 人们已经检测到234种微生物 。
刘长庭介绍 , 微生物进入太空有两种途径 , 一种是由航天员携带的 。 一般来说 , 健康人体都携带了至少10亿个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 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部位 , 这些微生物会随着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 。
另一种途径是由各类航天器材携带的 。 尽管载人飞船、航天服、装船产品等各类航天器材和设备 , 在进入太空之前都会进行非常严格的真空消毒 , 但由于微生物实在太小 , 总会有“漏网之鱼”一起搭载进入太空 。
太空中的强辐射、微重力、弱磁场、高真空、极度温差、粒子辐射等特殊环境 , 必然会诱导来自地球的微生物产生基因突变 , 进而影响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功能 。 发生变异的微生物 , 不仅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 还会在密闭的环境中形成微生物腐蚀 , 影响各类精密的航天仪器正常工作 。
“国内外研究表明 , 太空极其特殊的环境 , 可以加速微生物变异、毒力、耐药性等改变 。 人体在空间环境中免疫力下降 , 而病原菌毒力增强 。 因此 , 一旦航天员发生感染 , 治疗难度无疑将会加大 。 在国际空间站中 , 曾经多次发生航天员呼吸道、皮肤、结膜等处的感染 。 ”刘长庭介绍说 。
为了保障载人航天稳健发展 , 空间微生物学在国际上方兴未艾 。 科学家的初衷是解决航天活动中的微生物感染问题 。 但随着研究走向深入 , 如何利用太空资源展开微生物研究、服务于地球上的人类 , 也成为空间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
据刘长庭介绍 , 目前 , 空间微生物研究主要包括三种类别:一是病原微生物 , 包括航天员太空感染防控、地面难治性感染的防治;二是腐蚀微生物 , 包括空间站设备的防腐研究、新型抗菌材料的研制;三是工业微生物 , 包括空间微生物制药产业、空间工业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
(小标题)开创我国空间微生物学
根据计划 , 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 届时 , 将有航天员长期驻守 , 这对深入开展我国的空间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新研究表明外太空可能并非漆黑一片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有望替代塑料
-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 商洛新闻网 山阳:秦岭腹地走出的“华强北”
- 新华社|扬扬:一个舞者,最成熟的年龄是36
- 上观新闻她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首张黑洞照片用的技术她最早在中国倡导
- 每日经济新闻虚拟币又爆大雷!哥伦布网络传销矿机,会员达三百余万人,涉案3亿元
- 债券|新闻解读:我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 每日经济新闻充电桩成“摆设”?不能充电、运营单位不知去向!车主充电难,企业盈利也难
-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又放大招!上线新的超实用功能,网友: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