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回应

教育部网站11月13日消息 , 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 , 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 ,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 。
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 , 加强对“网络保护”章节内容的法律宣传和权威解读 , 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 同时将加大工作力度 , 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 , 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 , 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 , 完善学校设施设备 , 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 此外 , 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 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 发挥家长监管作用 , 形成教育合力 。
全文如下: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
教基建议〔2020〕335号
您提出的“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收悉 , 现答复如下:
建设绿色网络 ,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内容 。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 , 取得良好成效 。
一、加强政策指导 。 2018年8月 , 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 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 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 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 , 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 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 “停课不停学”期间 , 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 , 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 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
二、强化网络素养教育 。 针对学生沉迷网络和不理性消费等现象 ,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 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 , 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 , 推荐了“我是信息社会‘原住民’”“趣味编程入门”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指导学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 推动各地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教育、编发手册、一封信等多种形式 , 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 。 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 设立“网络安全”专栏 , 从分析网络沉迷危害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讲解防范办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引导 , 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 。
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 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 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 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 2017年起 , 教育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 , 持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 , 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 , 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 , 防止网络沉迷 。 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合理上网主题演讲等活动 , 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法治和网络安全专题教育 。
四、规范学校日常管理 。 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规范和加强学校日常管理 , 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 , 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 , 建设校园绿色网络 。 各校积极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 , 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
五、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为净化网络环境 , 教育部积极配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净网”“清朗”“护苗”、涉少年儿童APP集中整治、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商场管理等各类互联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 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 2020年8月 , 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先后部署开展网课平台专项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 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 清理社会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 , 全面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