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西北缘何呈现“暖湿化”趋势(美丽中国·关注西北( 二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及河流径流量增加

  甘肃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下游 , 干旱缺水 , 年均降雨量只有113毫米、蒸发量却达2644毫米 。

  近些年 , 民勤全县唯一的地表水源石羊河来水大幅增加 , 石羊河的尾闾湖青土湖曾干涸半个多世纪 , 现在重现波光粼粼、水鸟飞翔的美景 。 甘肃省水文局地下水位观测站的观测数据显示 , 2018年 , 青土湖地下水位埋深比2007年上升近1米 。 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停止下降 , 部分区域开始回升 。

人民日报:西北缘何呈现“暖湿化”趋势(美丽中国·关注西北“暖湿化”(上))。  近年来 , 西北不少地方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 降水量增加 , 河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大 , 湖泊及地下水水位上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主任张太西介绍 , 从新疆全境以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各分区的年降水量来看 , 呈现一致的增多趋势 , 新疆20112018年年均降水量 , 比上世纪60年代增多了43.5毫米 , 增幅为30% 。 2016年 , 新疆平均降水量为247.6毫米 , 偏多近五成 , 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

  现在 , 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持续了30多年 , 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降水趋势增加期 , 也超过了计算基准气候态的30年气候期限 , 所以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基本可以肯定了 。 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张强说 。

  其实 , 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的现象 , 科学家早已作出预判 。 21世纪初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施雅风院士等专家 , 提出了西北地区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判断 , 认为这是一个将持续数十年的年代际变化 。 当然 , 这里的暖湿 , 都是相对而言 。

  西北地区非常广袤 , 各地气候各异 , 变化特征也有明显差别 。 不过 , 大量科学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 施雅风院士等专家当年的判断具有一定先见性 。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表示 , 科研人员对19612015年西北各气候分区的降水变化开展研究 , 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除西北东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外 , 西北其他地区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 , 根据施雅风院士当时使用的气候系统指标 , 其变化特征反映出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 , 在变暖的同时出现了降水量增加、河流出山口径流量增大、冰川消融加剧等现象 。

  但是 , 对这一趋势也要科学看待 。 张强指出 , 不应过分夸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对气候状态的改变程度 。 目前西北地区西部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约10毫米 , 30多年累计增加不超过35毫米 , 当前降水量还没有超过上世纪初的水平 。 此外 , 不应把西北地区西部与东部混为一谈 ,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只是最近10多年有一定的波动增加趋势 , 此前一直都是持续减少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中心副主任魏科表示 , 气候的干旱和湿润两个状态间有着万里之遥 , 从干旱向湿润的方向迈出几步 , 并不表明一定可以到达湿润状态 。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 , 可能让干旱和湿润间的距离变得更遥远 。

  西北地区西部总体仍将是温凉干旱的气候环境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 全球以及区域水循环受到显著影响 。 毛炜峄表示 , 从水资源量的角度考虑 , 降水量增加、河流地表径流量增大等 , 都意味着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更丰富了 , 因此有所谓变湿的说法 , 但是 ,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 , 降水、径流仅是水循环的部分环节 , 变暖还会加剧地表植被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利于气候变干 。 张太西介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对干旱情况的分析表明 , 新疆干旱程度在1997年之前为干旱缓解期 , 之后为干旱增强期;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 , 近10年干旱区面积增加16.3% , 干旱频率增加、站次比上升 , 但极端干旱区面积减少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