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种姓就是劣等人 , 就是品德和素养不高的人 , 这样的观念在印度十分普遍 。
甚至低种姓人本身也瞧不起自己 , 他们高高仰望刹帝利 , 对婆罗门更是顶礼膜拜 , 不敢亵渎 。
婆罗门的特权印度的婆罗门特权多多 , 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
第一项也是最“奢侈”的一项 , 婆罗门犯了法 , 可以免于鞭打和砍头 , 因为他们神圣不可侵犯 , 从精神到肉身都是 。
也就是说 , 如果婆罗门没有遭遇天灾或得绝症 , 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地活一辈子 。
第二项特权是免税 。 因为婆罗门是宗教的传播者 , 是印度神与平民沟通的媒介与使者 , 他们可以免缴任何赋税 。
另外一个重要的特权 , 就是他们可以解释宗教典籍和祭祀的意义 , 这最婆罗门最“神圣”之处 。
正是凭借这一点 , 婆罗门可以轻而易举凌驾于众人之上 , 对整个印度的社会体系进行运作 。
印度宗教氛围浓郁 , 祭祀活动尤为重要和普遍 , 而在四大种姓中 , 唯有婆罗门可以主持祭祀 。 他们的社会身份非常尊贵 , 一般都担任宫廷文官、公务员、科学家和老师等职务 。
我们熟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士 , 都是婆罗门 。
在印度国会中 , 婆罗门占有近一半的席位 , 与此同时 , 他们掌管着全印度绝大部分的财富 。
婆罗门为何如此有钱?前面说了 , 他们可以免税 , 同时印度种姓制度宣传 , 向婆罗门送礼物 , 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恩赐 , 还能“免除一切罪孽” , 这也就是前文说的 , 婆罗门有“受施”的权力 。
又因为婆罗门可以世袭 , 所以他们一代比一代有钱 。
富裕的生活条件可以让婆罗门享受到国内外最好的教育资源 , 有了文化和专业技能 , 婆罗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 对平民更具有威慑的力量 , 而这也让印度陷入贫富两极分化死循环的怪圈 。
虽然婆罗门人数不多 , 但他们占据着印度大量的土地 。 婆罗门不用工作 , 就可以衣食无忧地生活 。 在印度民众观念中 , 婆罗门在前世已经受过苦难 , 这辈子就是来享福的 。
印度宗教中规定:在家上厕所是对神明的不敬 , 于是很多印度人不在家如厕 。
婆罗门就是印度教中的神明在人间的化身 , 他们说一不二 , 没有人敢于质疑 。
婆罗门的生活区域和首陀罗、吠啥不在一处 , 他们上专门的贵族学校 , 除了祭祀、受施等活动 , 平时不接触低种姓人 。
出身吠舍的莫迪 , 虽贵为印度总理 , 一样不能得罪“婆罗门” 。
打破并非易事“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种姓制度是封建世袭的一种表现 , 与民主开化的时代风尚相违背 , 早就应该废除 , 但想要打破印度的种姓制度 , 并非那么容易 。
有人或许会问 , 婆罗门脑门上又没盖戳 , 冒充不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 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可操作性 。
首先从肤色上可以鉴别 , 婆罗门为雅利安人的后代 , 他们肤色偏白 , 偏像西欧人 。 印度有句谚语:不要相信白皮肤的首陀罗和黑皮肤的婆罗门 。
如果说这种鉴别方式还存在视力上的误差 , 那么婆罗门的教育、修养和阅历都是很难被模仿的 。
印度有一个调查数据 , 首陀罗人的识字率只有55% , 吠舍是70% , 文盲比例这么高 , 也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 想要冒充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婆罗门 , 难于上青天 。
通过联姻可以实现阶层跃迁吗?答案是否定的 , 因为印度低种姓的男性 , 不能娶高种姓的女姓 。
女人倒是有希望 , 但上嫁的女性会遭到婆家的嫌弃 。 而且为了维护种姓血统的纯洁 , 这种跨种姓的婚嫁并不多 。
一世婆罗门 , 世代婆罗门 。 无力改变命运的印度人想出了一个奇招 , 就是通过自杀的方式求得一个投胎转世的机会 。
这种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 在印度并不会招来议论 。
“梵线”(圣绳)也是区分种姓的重要标志 。 婆罗门手系棉线 , 刹帝利系亚麻 , 吠舍系毛线 , 而首陀罗和达利特啥也不系——如果系的话 , 只能系塑料绳 。
【日本|印度“婆罗门”:生来就是尊贵的人上人,杀人放火也可免受死刑】
这一切不平等从出生那一刻就被注定 。 作为神的子民 , 印度人对婆罗门言听计从 , 因为他们身份尊贵且无所不知 , 而首陀罗、达利特这些阶层 , 似乎天生注定就是愚痴、贪婪的代表 。
圣雄甘地曾想改变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 把“达利特”称为“哈里真”(神之子) , 虽然他的想法是好的 , 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