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985毕业开摩的,它真的是鸡肋专业?( 三 )


“有的时候你跟家长讲个人追求、讲理想 , 他是不听的 , 他只关心你生活怎么样 , 住什么样的房子 , 能让你的后代住在什么地方、受什么样的教育 。 ”经历了漫长的僵持之后 , 现在 , 徐睿琪和父亲已经暂时“停战”了 , 原因是她和父亲“说清楚了”:“我说我留学不会花家里一分钱 。 ”挑明之后 , 徐睿琪才觉得父亲对自己的“精神攻击”终于停了下来 。
走到求职这一步 , 一些现实因素总是不可避免成为障碍 。 /《中国合伙人》
就像文章里每一个在求学阶段表现优异的女孩一样 , 徐睿琪在学业里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自觉 。 选择读博 , 是因为她感受到自己对这个领域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 , 而且确实能学好 。 和于琛一样 , 徐睿琪也是理科生出身 , 除了英语专业着重接触的西方文学之外 , 她对生物、物理之类的自然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 在英语专业就读的七年间 , 徐睿琪接触了大量来自各个领域学术著作的英文原本 , 从哲学家罗素 , 到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 再到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 她随口就罗列出了一大串名字 。
“你会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人 , 你会被他们的东西触动 , 会感觉到这些人真的是表现受教育状态的一个很理想的楷模 。 ”对于兴趣广泛的徐睿琪 , 英语的确就像那个最老土的比喻一样 , 是“打开新大门的钥匙” , 大门的另一端 , 充满了无数经典的理论与新奇的学说 , 沉浸在这些知识中的时候 , 徐睿琪总能清晰地感受到内心涌起的一瞬激动 。
获取知识的快乐 , 是让徐睿琪选择坚持下去的原因 。 /Unsplash
研究生转专业 , 也是于琛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 在北方的一座小城市 , 于琛度过了相当孤僻而压抑的本科四年 , 不喜欢的专业、合不来的同学 , 都让于琛坚定地想要逃离 。 直到如今 , 虽然英语专业的文凭似乎并没有让他在求职中更加顺利 , 但他仍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 末了 , 于琛还是真诚地补上了一句:“要真的说后悔 , 我其实比较后悔当初高考后没有选经济、金融之类的专业 , 好找工作太多了 。 ”
于琛的想法 , 或许也代表着大多数英语乃至文科专业学生的认识 。 然而 , 这也并非是全部的事实 。 数据统计 , 一直到毕业季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专业里 , 外语虽然名列前茅 , 但排在外语前面的 , 恰恰正是这些人们印象中的热门专业——会计、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械与自动化、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 。
【翻译|985毕业开摩的,它真的是鸡肋专业?】一些人们印象中的热门专业 , 同样存在就业难问题 。 /智联招聘
市场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人数之间供大于求的不对等关系 , 早已不是英语这一个专业的问题 。 在徐睿琪看来 , 许多人都在说某一个行业“内卷”严重 , “大家都说英语系学生只能当中学老师和校外辅导 , 其实是因为里面很大一部分人没有想过自己人生的道路是怎样的” , 当所有迷茫的人都挤上了同一条路 , 问题自然会出现——“我们的市场不需要这么多人 , 你该怎么办?”
从这个角度看 , 作为一把“钥匙” , 英语专业 , 或者说任何一个被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的文科学科来说 , 无法提供专业性技能的门槛 , 或许的确是这些专业在求职中无法规避的劣势 , 但不设门槛的另一面 , 也在于没有枷锁 。 你可以拿着这把钥匙 , 去不断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只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何方 。
前段时间 , 徐睿琪和同学去看了大英图书馆在上海开办的一个展览 , 里面让她印象很深的一个装置 , 是一扇倒映着影子的门 。 这个装置源于柏拉图的“洞穴说” , 柏拉图认为 , 人都是被关在洞穴里的 , 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也全部来自真实世界映在洞穴墙壁上的倒影 , 而关于世界的真相 , 只有走出洞穴才能了解 。 对于徐睿琪来说 , 用一门原本陌生的语言不断接触着原本陌生的领域 , 或许也是她走出洞穴的那一刻 , 这其中的乐趣 , 就足够让她选择坚持下去 。
(文中受访者于琛、徐睿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