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态的海尔生生不息 , 持续进化 。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11月5日 , 执掌海尔37年的张瑞敏悄然交班:主动辞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 应邀出任名誉主席 , 原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周云杰当选为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 原执行总裁梁海山当选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 。
作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企业家之一的张瑞敏 , 在任上的37年创造了堪称奇迹的辉煌业绩 , 他的交班与传承 , 尤其是他交出去与留下来的 , 也同样具有世界性的创新与标杆意义 。
【缔造传奇的企业大家】
“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
1984年12月 , 当35岁的张瑞敏临危受命 , 执掌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 , 他做的第一件大事 , 不是宣誓雄心和信心 , 而是出台了一个后来被称为“13不准”的管理规定 。
这规定中的第10项就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
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 既没有像样的技术和产品 , 也没有像样的业务 , 有的只是长期发不出工资还对外负债 , 以及全厂的人心涣散 。
工人干部想来就来 , 想走就走 , 上午10点 , 依然是“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来了的 , 也是有喝酒的 , 有打牌的 , 有织毛衣的……
张瑞敏之前 , 这里已经换了三任厂长 。 在很多人心里 , 张瑞敏所能做的 , 不过是对这个已经在急救室多次抢救无效的小厂做最后的死亡宣判 , 然后划上永远的句点 。
但从13不准开始 , 这个新的厂长不一样了 , 整个工厂也开始了日新月异的不一样 。
1985年 , 张瑞敏在很多人眼泪汪汪的不舍 , 甚至饱含愤怒的不情愿中 , 砸掉了76台问题冰箱 , 而且是谁生产了问题冰箱就要谁来砸 。
▲海尔砸毁76台不合格电冰箱的场景
“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 , 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 。 这是我的责任 。 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 , 一分不拿 。 但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 , 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
这一砸 , 差点把自己砸下了课 , 事情被传出去 , 张瑞敏被领导斥责为“败家子” 。 但这一砸 , 更砸出了海尔的品质基因 , 砸出了海尔腾飞的第一个大战略:名牌战略 。
3年后的1988年12月 , 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1990年 , 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 , 海尔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
1995年 , 不但冰箱做到一流 , 也新开洗衣机业务并做到一流的海尔 , 应政府要求兼并了同样为青岛重点企业但陷入巨大亏损的红星电器 , 只用3个月就使其扭亏为盈 。
不到10年就将海尔带成中国家电头牌后 , 张瑞敏开始挑战新目标——成为世界名牌 , 在中国企业还普遍自豪于为西方大牌代工继而出口创汇时 , 坚定地开始了:
出口创牌 。
1997年 , 张瑞敏前往德国出席了科隆世界家电博览会并为国际经销商授牌 , 加快海尔出口创牌的步伐 。 那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给外国经销商品牌经营授权 。
据说 , 一位中央领导看到双方签约时 , 海尔人坐在前排 , 经销商站在后面一排的照片 , 还曾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中国人坐着 , 才是真的站起来了 。
要让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站起来是极其不易的 。 它不但需要企业自己过硬 , 也更需要企业克服中国技术与经济长期落后而留下的负面印象并负重前行 。
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 才有可能赢得一点点与别人一较高下的机会 。
再加之海外营商成本高 , 经营管理难 , 国内市场不但空间巨大且更容易发展 , 就更让中国企业对品牌国际化缺乏积极性 , 即便国际化 , 也都更倾向短期更划算的贴牌模式 。
- 大白鲨|10条关于大白鲨的冷知识,幼鲨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互相残杀
- 航天器|由于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信天翁“离婚”了
- 恐龙|世界上最重要的8种恐龙,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
- 滴滴出行|滴滴消失4个月后,开始另寻出路,盯上美团王兴的生意?
- |揭开元宇宙快乐背后的真相,原来是八段锦底层逻辑的永生
- 彗星|史前人类的崛起之路
- 航天器|氧气会耗尽吗?氧气真的会消失吗?氧气是怎么来的?二氧化碳的危害
- 外星人|外星人一定是“人”吗?他们的存在形式或超乎想象!
- 双十二|Web前端培训:一些常见的HTML代码验证器
- 太空望远镜|即将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有多牛?可以在月球上探测到地球上一只黄蜂的热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