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好厉害!这所“小而美”的学校,竟有那么多个科技教育“第一”!

:原题为_周到|好厉害!这所“小而美”的学校,竟有那么多个科技教育“第一”!。
近日 , 在光明小学科技节上 , 学生和家长们惊喜地体验到了学校全新升级的无人机课程 。
周到君获悉 , 接下来 , 该校还将引入人工智能等多个课程 , 打造学科融通的项目化科技课程集群 。
黄浦区盛家街40号 , 在市中心已难得见到的一排排低矮老城厢旧房中 , 矗立着一所“小而美”的学校 。 这所不足400名学生的光明小学 , 却创造了多个“第一”:全市第一所在小学开展航天特色教育的学校、竖起全市第一座校园火箭模型、编写过全国第一本小学航天知识科普材料、成立全市第一个红领巾火箭协会 。
从“做个小发明”到“学科融通的项目制”
即便在入学高峰的这几年 , 光明小学依然维持着每个年级3-4个班 , 每班仅25人左右的规模 , 加之地处“寸土寸金”市中心老城厢 , 妥妥的“迷你”型 。
可走进校园 , 你能发现处处都有巧思 。
比如楼梯转角的墙改装成了五颜六色的攀岩墙 , 每间教室里都布置了不同的航天科技背景 , 走廊的墙上装着小巧的音乐盒 , 可以让学生下课时动手感知音乐发声的原理……
虽然校园小 , 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和素养教育却一点也不少 , 尤其是科技特色教育 , 更是屡获奖项 。
提起科创 ,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听一节课、做个小发明、参加一场比赛?
该校科技总辅导员张益军老师告诉周到君 , 学校早在25年前就开设了航天科普课程 , 以前确实也是这样的传统模式 , 2017年起 , 学校确定了以航天科技为龙头、带动其他课程全面发展的方向 , 在每年不断的优化中 , 今年已经升级成了“学科融通的项目制学习” 。
比如 , 学校原有的火箭课程 , 这些年渐渐加入了新鲜内容 , 升级成了航空课程 , 明年准备把人工智能、DI赛事也加入进来 , 形成有特色的航空航天课程群 , 并且将课程内容共享化 , 让区里的其他中小学也能受益 。
在不少学校 , 科技课程往往作为社团拓展等部分学生的兴趣项目 , 但光明小学则把重点放在了“普及”上 , 重在让每个学生都有连续五年的收获和成长 。
比如 , 每隔周的周五下午 , 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普及型科技课程 , 如果碰到节庆 , 还会举行全校性的主题活动;学校的春秋游是特色科普场馆考察 , 平时的科技课程不仅在课堂 , 还会把孩子们带到附近的隧道博物馆、未来科学城等地进行体验式教学 。
学校最近还打算设置每个年级的科技教育记录单 , 人手一张 , 每个孩子从入学起 , 就会在单子上记录下课程、场馆、实践等与科技教育相关的成长信息 , 逐年完善提升 , 到五年级时 , 打好了基础 , 再向科创方面发展 , “我们希望能够用一到两年的时间 , 把所有科技课程融合起来 , 通过项目化学习 ,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技的乐趣” , 张益军表示 。
其实 , 对于在科技活动上有兴趣、有能力的孩子 , 光明小学也提供了社团类提高型课程 , 历年来斩获了众多国家级、市区级的科创奖项 。
但在张益军看来 , 科技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参赛拿奖” , 而是让孩子们在五年持续的浸润中 , 培养思维、激发创造力 。
操场上的“外星人聚会”
最近正逢该校科技节 , 每个楼面都能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协同完成项目 。
比如 , 一年级举行了无人机科技体验活动 、二年级是未来科学城体验、三年级是机甲搬运工、四年级是车模竞技、五年级是风动力小车竞技 。
附近的居民们也早已习惯 , 经过光明小学时 , 经常会看到操场上有些“奇奇怪怪”的场景——有时是几架无人机在操场上飞来飞去 , 旁边还有戴着VR眼镜的老师和学生在兴奋地手舞足蹈 , 这是学校新开的无人机课程 , 甚至还请来了家长体验;有时则是车模竞技 , 不大的操场上规划出了赛道驾驶体验区 , 甚至还摆放专用跷跷板作为障碍赛 , 每个学生2分钟赛道驾驶体验 , 意犹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