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30年前,上海人都想把小孩送进这个培训班

:原题为_周到|30年前,上海人都想把小孩送进这个培训班。
周到|30年前,上海人都想把小孩送进这个培训班
文章图片
星期日周刊采访人员  顾筝
现在 , 文艺类培训机构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密集 。
上海人对其中一个叫“小荧星”的机构有特殊情感 。
这种情感其实积累于1980、1990年代 。
那个时候 , 小荧星是真的难进啊 。
它是出小明星的地方
朋友们的孩子们发现了大新闻:“沈洁阿姨火了 。 ”
传到沈洁耳朵里的时候 , 她还有点“蒙圈”:“怎么火了?”
原来在抖音、B站上 , 一段“你是来拉屎的吧”的视频获得点击量和弹幕无数 , 还诞生了不少表情包和恶搞片段 。
视频中 , 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小女孩到草丛中捡球 , 看到了张丰毅饰演的小偷 , 好奇地问他:“你一个人在这里干嘛?”
“你说呢?”小偷反问 。
一开始 , 小女孩疑惑 。 转瞬 , 她笑了起来:“你是来拉屎的吧 。 ”
沈洁没有想到 , 自己在1982年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中的台词居然成了90后、00后的流行语、表情包 。
很多没有看过电影的网友开始在网上搜索:这个表情灵动、眼睛有光的小女孩是谁?
网上对于沈洁的介绍 , 除了《城南旧事》主演这个标签外 , 还有一个是“小时候参加了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 。
看到这个标签 , 上海人会露出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难怪这么会演 。 ”
对于“小荧星” , 上海人有这样一种集体记忆:它是出小明星的地方 。
陆毅、胡歌、演唱《小邋遢》的曹蕾、在卡西欧杯大奖赛中得冠军的巫慧敏、主持人阎华、陈帆、裔莎等 , 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曾是小荧星艺术团的成员 。
少儿演播组是小荧星的前身
严格来说 , 沈洁当时读的并不是“小荧星” 。
“1978年 , 上海电视台到沪剧团录节目 , 我无意中闯进了录影棚 。 ”
“富老师看到我 , 问我喜不喜欢演戏 。 她说 , 电视台有一个少儿演播组 , 可以来学 。 ”
沈洁口中所说的“富老师”名叫富敏 , 前段时间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重播 , 唤起了很多上海70后、80后的回忆 。 富敏和丈夫张弘就是《十六岁的花季》的导演 。
1970年代初 , 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慢慢复苏 , 开始出现科技节目、少儿节目……
时任电视台领导的奚里德、韩仕敏等重视儿童节目小演员的培养 , 成立了少儿演播组 , 专为少儿节目培养有才艺的小演员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有专业才能的富敏从酒精厂调到电视台 , 专职管少儿演播组 。
那个年代的上海 , 哪有现在的各种培训班 , 富敏和同事们只能去各个学校物色文艺积极分子 , 把孩子留下来 。
沈洁遇到富敏的时候 , 才6岁 , 只会说上海话 , 不会说普通话 , 但她想学演戏 。 于是之后的每个周末 , 她都由爸妈陪着 , 到上海电视台少儿演播组参加培训 。
“当时发给我们一个包 , 上面印着‘上海电视台’ 。 背上它 , 觉得特别‘扎台型’ , 有种小大人的感觉 。 ”
到少儿演播组学什么?绕口令、朗诵、小品 , 有表演课也有形体课 。
那时少儿电视节目、少儿影视剧 , 都需要小演员 , 大多从少儿演播组挑选 , 所以他们上镜的机会特别高 。
进入少儿演播组后一年 , 沈洁就参与了富敏导演的儿童电视剧《花》的拍摄 。 这也是上海电视台第一部儿童电视剧 , 所有小演员全部来自少儿演播组 。
之后的几年 , 沈洁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片场度过 。 “剧组安排了一个老师给我补课 。 ”
到了1980年代 , 对于小演员的需求不局限于戏剧方面了 , 还需要能歌善舞的孩子 , 于是上海电视台开始筹备成立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团 。
1985年2月 , 小荧星艺术团成立 , 除了演播组 , 还有合唱、舞蹈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