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视野看待“商品寻娃”价值
2015年 , 因为一部寻找失踪儿童的电影 , 蔡磊成为一名寻找失踪儿童的志愿者 。 当年秋天 , 经营拖鞋生意的他 , 突然想到 , 借用自己生产销售拖鞋的标签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失踪儿童的资讯 , 增加寻找到失踪儿童的可能性 。 截至目前 , 四年间已售出800万双印有失踪儿童资讯的拖鞋 。 (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为寻找失踪儿童 , 除了公安部儿童失踪资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外 , 一些民间组织、单位和个人也在积极助力 。 比如有景区在门票上印失踪儿童资讯 , 有酒厂在酒瓶上印这类资讯等 。
值得注意的是 , 商家在自家产品上印失踪儿童资讯也曾引发一些质疑 , 比如藉此炒作以推销产品 。 商家有没有这种心思 , 我们不得而知 。 即便想借“公益牌”谋商业利益 , 我们也不妨包容看待 , 因为这种行为对寻找失踪儿童有积极意义 。 而且 , 商家也为设计印刷“寻娃”标签付出了成本 。
以卖拖鞋的蔡磊为例 , 因为要经常更新拖鞋标签上的失踪儿童资讯 , 每年仅印刷标签就要额外增加不少成本 。 再从其“寻找失踪儿童志愿者”的身份来看 , 他这麽做的初心不是为了打着公益旗号卖拖鞋 , 而是利用卖拖鞋帮助失踪儿童回家 。 从这个角度讲 , 质疑这类商家的人缺乏理智 。
而笔者更想讨论的问题是 , 在商品上印制失踪儿童资讯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之所以提出这个议题 , 是因为这类商家不清楚实际效果 , 蔡磊就坦承:“现在到底有没有孩子通过卡片回家他不是很清楚” , 即对实际作用心里没底 。 另外 , 也会有人怀疑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 。
如果商家对效果心里没底 , 时间一长 , 不排除有的人信心受到影响 , 而其他商家也可能因为怀疑实际效果而不轻易介入“商品寻娃” 。 笔者以为 , 这种公益行为的实际价值 , 不能简单地以“帮助多少孩子回家”来评判 , 还应该用更宏大的视野和多维的角度来观察 , 才会更加客观 。
“帮助多少孩子回家”显然是评估这种做法效果的直接指标 , 但由於商品包装和标签上所留下的联系人、联系方式并不是商家自己 , 商家自然而然无法去评估效果 , 其他有关方面恐怕也难以监测 。 不过 , 不能因为我们无法看到实际效果 , 就怀疑这种做法的价值 , 对这种做法信心不足 。
其实 , “商品寻娃”还有更大意义 。 比如 , 对丢失孩子的家庭是一种信心上的支撑 , 能让这类家庭看到有更多社会力量在帮助自己 , 能让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找到 。 这类家庭寻找孩子信心越足、动力越足 , 希望就越大 。 假如某些家庭寻找一段时间後信心减弱 , 孩子回家的希望就会渺茫 。
- 「军武阅读」如何看待美军下一代通用直升机V280的应用前景,全面替代“黑鹰”
- 「潇湘大视野」西边的贫困东边的小康,为何同岛不同“命”?,两国共占一岛
- #旅游大视野#有光鲜也有破败,这就是真实的东京,亚洲最发达城市也不过如此
- 新华社:疫情预测形形色色 引人瞩目的“危言”该如何看待?
- 『zol中关村在线』如何看待刚刚解禁的十代酷睿H系列移动处理器
- 『娱乐大事件吧』中国制造越来越流行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制造
- 理性■严防境外输入 理性看待归国人员
- 「定焦爱科技」如何评价老罗?如何看待他的“工匠精神”?同时回顾一下坚果手机
- 『科机小达』手机投屏电视怎么设置?学会这几招,轻松体验大视野!
- #新华网客户端#赵昌文:全面辩证地看待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