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抖音里藏着多少“无穷小亮”?( 二 )


短视频科普账号的破圈 , 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科学 。 如今 , 一批抖音泛知识科普博主深受网友喜爱 。 这其中 , 有人大附中物理教师@李永乐老师 , 粉丝数达1340.3万;有科普自媒体@这不科学啊 , 粉丝量达1593.1万;有专职律师@李叔凡律师 , 粉丝量达1199.8万;还有清华大学副教授韩秀云 , 获得3600多万点赞 。
这些科普创作者的加入 , 使得曾经困于实验室、限于书本的知识通过短视频形式变得“亲近和蔼” 。 人们再打开抖音 , 不仅有衣食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技巧、小知识 , 也有上到天文地理 , 下到昆虫花草的科普知识 , 这也在客观上提高了大众的科学素养 。
打破科普的“围墙”搜索引擎、问答社区、知识付费 , 科普从早期进入互联网开始逐渐扩大边界 。 互联网也在逐步打破艰深科普知识的“围墙” 。
在科普火于短视频之前 , 很多创作者有过图文的科普经历 。 在他们看来 , 文加图的形式便于挖掘知识的深度 , 但很难吸引用户从头看到尾 , 跳出率极高 。 但是 , 正是图文的科普经历 , 让这些创作者懂得用户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 明白社交平台的科普也应有严谨性 。
目前 ,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已经聚集了大量科普创作者及科普爱好者 。 《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 , 过去一年 , 科普类内容增长达207% , 新增609位万粉以上自然科普创作者 , 相关内容播放量达258.39亿次 , 抖音上掀起知识科普热潮 。
科普创作者在抖音借助视频的画面、文字、配音将人们带入到科学世界 , 也借助直播间的实时互动直接解答用户对科学的疑问 。 从引发注意、激发兴趣到喜爱、吸收知识 , 用户产生更多“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
“短视频在本质上推进了共享共创 , 从而拓宽了知识传播路径、改善了知识传播的环境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在2019DOU知创作者大会上说 。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创作者的成长、用户对科普知识的需求 , 短视频平台提供了各种扶持计划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
例如 , 2019年3月 , 抖音对部分知识科普类账号开放5分钟长视频权限 。 针对平台内的科普、人文、教育等知识创作者 , 抖音相继推出“DOU知计划”“萌知计划”“扬帆计划” , 旨在鼓励更多专业科研人员、科普爱好者加入科学知识的传播 , 以满足当下人们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 。
此外 , 快手推出大型直播活动“快手新知播” , 助力知识创作者在平台变现 , 形成泛知识内容生产消费闭环 。 B站联合中科院物理所打造“公众科学日” , 推出“知识分享官招募令”活动 , 在建立的新知识一级分区中 , 设立科学科普为二级分区 。 西瓜视频与知名科普创作人李永乐达成独家深度合作 , 与抖音推出包含科学科普方向的“知识创作人”活动 。
自然科普在短视频平台火起来后 , 如何通过适当激励让科普可持续 , 是创作者和短视频平台考虑的问题 。 抖音感知到科普者创作路上的商业困境 , 在巨量星图中建立兴趣垂类 , 并为每位创作者建立标签 , 将创作者的价值与品牌需求相连接 , 推动科学知识在抖音上持续发展 。
【卫星|抖音里藏着多少“无穷小亮”?】加码科普领域 , 通过激励创作者在站内形成知识生态 , 是各个平台在娱乐之上挖掘自身价值的方式之一 。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 平台不再限于以娱乐内容吸引用户 , 而是将自身调性与科学文化不断交融 , 吸引科学共同体广泛参与短视频科普 , 产出“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