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 | 晓含
在抖音 , 走进“科普”世界 。
编 | 园长
近日 , 凭借“网络热传生物鉴定”系列视频在抖音上火起来的@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 发布社交动态称 , 抖音视频点赞已过亿 。 珊瑚为什么会打架、仙人掌的花蕊是否会动、真正的雨花石长什么样 , 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无穷小亮”视频中的“鉴定”对象 。
为什么生物这么冷门的知识能被“无穷小亮”玩火?
“无穷小亮”被称为“狐主任”
“无穷小亮”的创作者张辰亮是《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 在成为抖音“顶流科普男神”前 , 张辰亮在大学积累了植物保护知识 , 在研究生期间积累了昆虫学知识 , 以自己对自然知识的把握将自然科普推向大众 。
“两年前注册了抖音账号 , 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我是科普工作者里的幸运儿 。 不注册抖音 , 我就不会从编辑成为融媒体中心主任 , 不会有如此多的人知道我 。 ”张辰亮说 。
自然科普来到短视频电视节目、纸质书籍、课堂知识 , 是长久以来人们接收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 1998年 , 《走近科学》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 直到2019年9月最后一期节目播出后 , 这个带领国人走过近20年科普之路的节目正式走下荧幕 。
《走近科学》淡出大众视野 , 并不意味科学知识不被需要 。 在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下 , 科普在以新的形式被人们看到 。 随着基本生活信息需求得到满足 , 人们开始关注科学知识 , 发现探寻科学也是在发现生活美好 。
抖音之所以能成为科普创作者的选择 , 正是因为技术提供的原动力 。 15秒、60秒、3分钟 , 抖音的短视频时长不断增加 , 给予科普内容探索深度、与视频结合的可能 。
在传统的科普方式中 , “科”与“普”是分割的 , 知识创作者产出内容后 , 交由传播人员完成“普”的环节 。 这就出现科学语言的通俗化处理、渠道选择等中间环节 。 而在抖音中 , 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低门槛工具整合知识、实现视频制作与传播 , 弥合了以往“科”与“普”的割裂 。
@中科院物理所 的科普短视频
其中 , @中科院物理所 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 。 2018年 , 中科院物理所入驻抖音 。 作为学术科研机构 , 它并未被既有科研思维限制 。 目前 , 账号运营者是物理所内研究生组成的团队 , 虽然平时忙于科研 , 但是他们的脚本策划、出镜演员、后期剪辑都有明确分工 。
他们具有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媒体运营能力 , 能够借助短视频形式 , 加入真人拍摄、MG动画等 , 最大程度地还原知识者头脑中的科学内容 。 即使一些科学知识过于艰深 , 他们也有自己的“冷知识热处理”方式 , 其中内容策划是核心灵魂 。
艰深的科学知识并不能和大多数人的生活产生联系 , 日常知识人们在生活、教科书中已经积累 。 物理知识虽然是自然界运行的基本内在规律 , 但如果视频不和生活产生联系去解释 , 很难引起用户的注意力 。 所以 , @中科院物理所 一方面把选题聚集到前沿知识 , 同时会在开头制造场景、讲述故事、引入影视环节 。
@地球村讲解员 也是抖音里的热门科普创作者 , 它是一个由科普爱好者组成的自媒体团队 。 他们对科普知识的处理方式是借助新鲜知识 , 给用户带来反常识的认知 , 使地理知识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
今年东京奥运会期间 , @地球村讲解员 相继推出“逆天的国鞋”“奥运冷知识”等系列视频 , 迎合了用户在奥运期间的知识需求 。 还有“机票钱怎么省”“中国火锅有多野”“旧手机去哪了”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视频 , 用轻盈的方式传递知识 。
@地球村讲解员 的科普短视频
除了科研机构和科普爱好者外 , 还有一些专业科普者入驻抖音 。 其中 , 最典型的是个人IP“无穷小亮” 。 他的科普短视频既有硬核的生物知识 , 又因搞笑幽默、形象似“藏狐”而破圈 , 目前粉丝近2000万 。
他的幽默不是刻意的 。 “科普里的幽默必须产生作用 , 能够缓和科学知识自带的严肃氛围 , 与视频整体形成巧妙的结构 , 引导用户转发、评论 , 甚至记住知识 。 ”张辰亮在科普时会将幽默融会贯通在表达里 , 不会故意将笑点与知识强关联 , 由此借助个人魅力让用户感到视频的趣味性 。
- 卫星|大学生搞出“饿了么”,668亿卖给马云, 转身投资教育产品再赚百亿
- 卫星|记忆中的考古“大家”|“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
-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如今现状如何?
- 卫星|一颗卫星失联了13年,再次向地面传回信号,这是怎么回事?
- 卫星|卫星失联46年,突然向地球传回神秘信号,人们却高兴不起来?
- 卫星|刚谴责完俄反卫星试验,美NASA局长又说那不影响国际空间站合作
- 科学家|黑夜似乎再正常不过,但背后,或许藏着你从未想过的绝望事实
- 卫星|失联46年的卫星,突然向地球发送信号,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 卫星|回顾历史,这8个发明已再慢慢改变人类的生活
- 卫星|火星的确存在生命?“祝融号”发现新线索,世界目光看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