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立体效果差引发观众抗议,电影《沙丘》被质疑伪3D,2D真能伪3D?( 二 )


2)物体抠图
将每一个场景空间根据距离观众的远近划分成不同的平面 , 然后将场景中的每个物体的图像抠出来 , 放到不同远近的平面中 。
3)补全差异部分
根据每个平面的距离远近对这个平面的图像进行差异计算 , 然后采用一定的方式(现在主要还是靠人工去绘制)去补全这种左右眼视觉差异的部分 。
4)合成影像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将这些平面的图像再次合成为一种完整的影像 。
5)逐帧制作
对电影每一帧画面重复上面1-4步的工作(大部分电影每秒是24帧 , 一部90分钟的电影大概就是13万帧画面需要逐帧处理) 。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 , 就补全了另外一只眼睛需要的影像了 , 2D电影就会出来了3D效果 。
5、2D转3D的电影立体效果怎么样?因为少了一路实际的影像记录 , 主要靠人工的经验来判断补绘 , 有些信息甚至需要无中生有 , 因此跟实际的数据会有一定的差别 。 所以2D转3D的电影的立体效果肯定距离原生的有不小的差距 。 不过 , 如果是按照上面的流程对每帧图像都认真做计算和补绘的话 , 这种转制而成的3D电影仍然可以达到能被人接受的立体效果 。
只是 , 转制的过程费时费力 , 一部电影的转制动则需要几百人来工作几个月 , 很多制片方本身对3D版本的质量并不重视 , 加上赶着发行放映 , 所以经常会偷工减料 。 这样 , 就造成了像《沙丘》这种3D影片除开字幕外其他几乎没有立体元素的情况 。
imax立体电影
6、电影公司为什么更愿意事后转制而不是一次性拍摄成3D版本大量的影片的3D版本采用了事后转制而非原生拍摄的方式 , 应该主要是考虑了下面的原因:
1)设备成本的考虑
3D电影拍摄需要2台摄像机及配套设备 , 而这些设备都非常昂贵 。
2)人员配备的考虑
3D版本的拍摄需要配备3D方面的专业人员 , 包括灯光设计、机位布置、运镜协调、两台摄像机焦点同步等问题的处理等等 , 都需要团队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 , 而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市面上现在还不多 。 如果因为人员不专业导致到返工拍摄就会损失很大 。
3)后期特效制作成本的考虑
因为同时拍摄了两路有差别的影像 , 后期制作的成本也相应地需要多处理一路影像 , 因此制作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不少 。
imax电影拍摄
结语当然 , 根据业内人士透漏 , 一部2D影片转制3D的成本也并不小 , 原生3D拍摄带来的成本提升影响并不算特别大 , 投资越大的影片这种提升比例就越小 。 对于大部分选择转制方式来制作3D版本的制片方来说 , 一方面可能是考虑了技术风险的因素 , 而另一方面 , 也许对于3D版本的质量本身就不够重视 , 从而期望通过降低转制的工艺要求来节约成本吧 。
只是观众总有回过神来的时候 , 用一部2D的电影草草贴上一个3D的标签 , 从而收取更高的票价 , 这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 肯定也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倚靠的盈利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