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在黄浦江边,打开五个油罐

:原题为_三联生活周刊|在黄浦江边,打开五个油罐。
李虎黄文菁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中央美院特聘设计导师 。
曾服务于上海龙华机场的五个废弃航油罐 , 经过六年的时间被OPEN建筑师事务所分别改造成了美术馆、餐厅、livehouse、室外舞台等不同用途的建筑 。
而真正为城市注入新生命力的 , 不仅是打开了的诸多内部空间、一个多用途的艺术中心 , 更是与森林、高草缝合在一起、一直绵延到黄浦江的开放生态公园 。 交织了大地景观与工业遗存 , 如今的油罐正敞开怀抱 , 向往来西岸的每一个人 , 释放欢迎姿态 。
在刚刚结束的三联人文城市奖初评中 ,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成为“生态贡献奖”子奖项入围项目之一 。 (口述|李虎、黄文菁)
纽约第五大道也被称为“艺术馆大道” , 汇集了全世界最引人入胜的艺术博物馆和展览馆 。 油罐所在的上海徐汇滨江 , 也正在打造西岸美术馆大道 , 但我们想做的是和纽约相反的事 。
因为我们每次路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会感到遗憾:它的正门朝向第五大道 , 进出的都是穿着优雅的精英人士以及游客;整个建筑空间嵌在中央公园里 , 但面向公园的一面是墙 , 摆放着垃圾桶和后勤设备 。 博物馆是一栋房子 , 也是一个盒子 , 代表着一两百年前人们对于艺术机构的理解 , 创造着看不见的隔阂 。
我们想要打破它 , 打开那个“盒子” , 正好昔日龙华机场的航油罐的改造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 出于种种原因 , 只有5个油罐被最终被保留下来 , 整体呈 Z 形排列 , 我们对每个油罐做了不同的“手术” 。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鸟瞰 ? 一勺景观摄影
毗邻龙腾大道的1号和2号两个小油罐 , 分别被植入了一个鼓型的内胆、挖空了一个圆形的庭院 , 未来将成为时尚的音乐表演和餐厅酒吧空间 , 为艺术中心提供多种服务和经营的支持 , 同时也将服务于周边更大范围的社区 。
另外三个油罐被从内部连接起来 , 构成新艺术中心的主体部分:3号罐的内部空间被完整保留 , 为大型的艺术、装置作品提供一个拥有穹顶的展览空间 , 仅在顶部装有一扇可开启天窗 , 在需要的时候引入自然光甚至雨水;4号罐内部置入一个立方体并分为三层 , 成为适合架上作品装挂的、相对传统的美术馆;5号罐做了体型上的加法 , 一个长方体体量穿越罐体而过 , 形成两个分别面向“城市广场”和“草坪广场”的室外舞台 。
1-3号罐轴测图 ?OPEN建筑事务所
4、5号罐轴测图 ?OPEN建筑事务所
三个罐有一半位于地下 , 相互之间形成开阔的公共空间 , 包含艺术中心门厅、展览空间、报告厅、咖啡厅和艺术商店等 , 隔着通透的落地玻璃面向下沉式广场 。
艺术中心主入口 ? 吴清山
除了地下的连通 , 往来油罐之间也可以在公园里蜿蜒穿梭 , 而每条线路似乎都不急于把人领入展览空间中 , 因为当你环顾四周 , 能感受到天空、光影、地势、植被和建筑的变幻 , 更足以被四周的公园与起伏的地景艺术所吸引 。
“超级地面(Super-surface)” ? 田方方
绵延的大地景观 , 让来到现场的人甚至找不到新建的建筑物在哪里 , 目之所及看到的也是一种很轻松的状态 , 但实现这个状态的过程其实是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的 。 在城市里的这片区域 , 有无数公共机构相互制约 。 例如地下有穿越黄浦江的龙耀路隧道 , 我们要考虑到结构荷载的问题 , 也需要与隧道管理方合作 。 还会遇到直升机场、码头航运部门 , 城市园林部门等等众多部门的联合审查 。
而改造油罐从技术上也是充满挑战的 , 过去虽然有燃气罐和煤气罐改成博物馆、艺术展厅的成功案例 , 但油罐应该还是第一个 , 所以在改造设计时 , 没有先例可循 。 因为油罐本身是专门装油的 , 装满油的时候它会形成很强的圆形的结构 , 壁厚一两公分厚的钢板 。 但没有油撑着的时候 , 它便不再强壮 , 我们不能在罐壁上再做任何新的拓展 , 一切添加的设计只能挨着它 , 不能碰到它 。 当我们想在油罐内引入自然光 , 需要开窗的时候 , 更加需要和结构工程师密切合作 , 前后反复推导 , 非常小心翼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