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关于出兵朝鲜,毛泽东曾有一封没发出的回电( 四 )


第一次战役尚未结束 , 毛泽东与彭德怀已经在为第二次战役调兵遣将 。 就在几天前 , 毛泽东电令宋时轮第9兵团立即入朝 , 稳固东线江界、长津方向 。 毛泽东在电令中写得非常明确:第9兵团全部着于11月1日开始 , 先开一个军 , 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 , 不要间断 。 到达战区之后 , 受志愿军司令部指挥 , 以在东线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3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为目标 。
在敌人尚未全部到位之时 , 毛泽东就已将他们写入了“菜单”之中并下令“务求全歼” ,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胆识 。 更在于 ,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乘着二战胜利之师的余威与机械化装备的优势 , 他们的狂妄以及对中国军人的轻视 , 早就被我们摸得一清二楚 。
遭遇中国人迎头痛击的麦克阿瑟在稳住阵脚后下的第一道命令是:轰炸鸭绿江沿线交通桥梁 , 阻止中国军队大规模入朝 。 在实施全面的航空侦察之后 , 麦克阿瑟给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目前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只是一支小股力量 。 他完全不相信南朝鲜李承晚伪军溃退时对战场的描述:当冲锋号响起时 , 中国军人像潮水一般冲破我们的阵地 。 实际上 , 在第9兵团的3个军12个师秘密增援入朝后 , 在朝鲜半岛展开的志愿军一线部队已经达到9个军30个师共计38万余人 。 而在麦克阿瑟的估计里:此刻的中国军队只有6到7万人 。
狂妄 , 是要付出代价的 。
11月6日 , 麦克阿瑟下令发起试探性进攻 , 以便摸清志愿军作战兵力的底细 。 彭德怀下令全军“节节后退 , 主动示弱 , 诱敌深入” 。 11月24日 , 麦克阿瑟下令全线进攻 , 目标直指鸭绿江畔 , “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
11月25日 , 东西线敌军全数落入预定战场 , 第二次战役就此打响 。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发起清川江战役 , 在东线发起长津湖战役 。 东西两线志愿军部队都围绕着一个战斗主旨:分割包围、阻敌撤退、打一场歼灭战 。
回过味来的麦克阿瑟惊出一身冷汗 , 紧急召集位于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位于东线的长津战斗群指挥阿尔蒙德到东京开会商讨对策 。 美军名将们说来说去也就只有一个对策:全线撤退 。
11月29日 , 东西两线“联合国军”全线撤退 。
红色箭头可见志愿军将士是如何用两条腿分割包围机械化的敌人
11月30日 , 清川江战场上的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奉命抢占松骨峰及相邻山头阵地 , 他们的任务是截断清川江一线被包围美军部队的撤退路线 。 负责坚守松骨峰的第335团1营3连刚刚抵达阵地就与疯狂撤退的美第2师9团展开了殊死厮杀 。
战斗从清晨6时持续到上午10时 , 美军集中数十门火炮、近20辆坦克轮番攻击 , 3连官兵连续3次击退敌人冲锋 , 人员牺牲过半 , 弹药即将耗尽 。 敌机俯冲投掷凝固汽油弹 , 将3连阵地烧成一片火海 。 面对惨烈战况 , 时任3连指导员杨少成作了最后的战前动员 , 连排班三级按顺序指定代理指挥员 , 誓与阵地共存亡!
战至黄昏 , 3连以牺牲111人的惨重代价 , 成功阻击美军一个团的兵力南撤 。 3连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一次 , 授予“攻守兼备英雄连”荣誉称号 , 后来也被称为“松骨峰特功连” , 但它还有一个令国人心疼的名字:火人连 。
油画《松骨峰阻击战》
后来 , 作家魏巍以松骨峰的战斗为原型 , 写就《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飞机掷下的汽油弹 , 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 这时候 , 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 , 他们把枪一摔 , 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 , 把敌人抱住 , 让身上的火 , 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
西线清川江战役 , 志愿军歼灭南朝鲜伪军第7、第8师和土耳其旅大部 , 美第2师建制被打烂 , 丢失全部重型装备 , 轻武器完好率仅剩40% , 美第1骑兵师、第25师遭受重创 。 此役 , 志愿军歼敌2.3万余人 , 摧毁及缴获各型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各类枪械5000余支 。 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文嘉奖在清川江战役中功勋卓著的第38军 , 在电文最后一行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卅八军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