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立梅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 硕士生导师 , 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的研究 , 多次参加大洋与极地科考 , 国内首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才随“蛟龙”潜深海 , 又乘“雪龙”登南极 。 作为中国首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的女科学家 , 唐立梅不仅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 , 有所收获 , 在科普领域同样倾注热情 , 屡获肯定 。 一切 , 只为实现那个蔚蓝色的梦想:探究海洋奥妙 , 助力海洋强国 。
50年前 , 人类首次抵达海底一万米 , 由于压力过大 , 深海潜水器的舷窗玻璃都已经开裂 , 探险家雅克·皮卡甚至以为自己再也无法回到岸上了 。
“而在这个时候 , 他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看到了游动的海洋生物 , 恐惧瞬间就消失了 。 ”这是唐立梅去年应出版社之邀翻译的一本童书《伟大的探险》中的片段 , 虽然书的内容是很浅显的探险科普故事 , 却令她心有戚戚 , 因为她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
“8年过去了 , 但我对海底那场‘烟花’依然记忆犹新 , 就像一场璀璨的流星雨 , 作为女性 , 真的被那个场景的浪漫打动了 。 ”唐立梅所说的海底“烟花”其实是在搭乘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进行海底科考时所经历的一幕 。 “当天要下到2774米这个深度 , 然后在采薇海山的斜坡区采集玄武岩 。 当阳光基本消失不见的时候 , 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群发光生物 , 有些是单个行动的 , 一闪一闪像萤火虫 , 有些是成群结队游着的 , 在深潜器经过的时候忽然‘炸开’ , 就像是烟花绽放一样 。 ”这是“蛟龙”号的首次试验性应用科考 , 唐立梅也是我国第一位搭乘“蛟龙”在大洋深潜的女科学家 , 在黑暗的海底世界中 , 这梦幻般的画面是她在科考之外的一大收获 。
无独有偶 , 在《伟大的探险》这本书中还记载着一位南极探险家阿普斯利·谢里·加勒德的故事 , 这个故事同样让唐立梅感触良多 。 因为在上次海底探险归来4年后 , 她又搭乘执行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 , 去往南极进行地质考察和样品采集工作 。
中国的第5座南极考察站矗立在恩格斯堡岛上 , 恰巧当年那支探险队伍就是受困于此 , 探险队员们因为经历了难以言表的磨难 , 所以为它留下了一个“难言岛”的别称 。 而唐立梅在“难言岛”上的科考经历却令她每次提起时都神采飞扬:“环境虽然很艰苦 , 但我特别兴奋 , 就像寻宝一样 , 我在雪原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 抬头一看就是特别罕见的一处地质现象 。 每处断面我都想采集 , 一上午就是几十公斤 , 最后背不动就只能先堆在路边 , 插个小旗 , 然后再继续去找新的 。 ”
南极归来又是4年 , 唐立梅对这些样品的研究已经有所进展:“第一篇论文已经完成 , 第二篇正在写 , 我们想根据不同的岩石类型来集中讨论 , 最终揭示难言岛的构造演化过程 。 ”她还顺便给我们科普了一个冷知识:“我喜欢南极采集的陆地岩石 , 因为里面可以挑很多的锆石出来 , 有利于精确定年 。 锆石是在地质研究中特别重要的矿物 , 它有很好的U-Pb封闭体系 , 而且不同的晶型还代表了不同的来源 , 原生的或者捕获的 , 所以无论是用于确定年份还是分析岩石形成过程 , 锆石都很有研究价值 。 但深海采集的岩石就很少能找到锆石 , 深海的岩石类型主要是基性岩 , 在岩石薄片中能找到的锆石非常小 , 几十微米的那种 , 而且特别少 , 一片只能找到两三个 。 ”
深海样品在这方面的特殊性让唐立梅有点无奈:“我们现在只能排队等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仪器 , 一边等一边做南极这批标本 。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是它的年代是距今4.8亿到5.2亿年之间 。 ”
- 南极|南极磷虾总量十亿吨,全国14亿人齐上阵都吃不完的“海上金矿”?
- 南极|宇宙“南极墙”被发现,横跨14亿光年的它,究竟是何物?
- 南极|把自己倒过来,颠倒的动物
- 编程|腾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白色污染|南极冰川下,人类最不想看到的东西出现,给全球敲响警钟
- 微观世界|又是中国专家,把菜从南极种到太空,蔬菜:我在太空长大老家中国
- 南非|看着都疼! 鲨鱼半边身子被吃掉, 仍坚持捕食, 是鲨鱼求生还是虐鲨?
- 南极|南极惊现红色的“雪”?真相让人担心,科学家警告:及时止损
- 中国联通|联通为何失败?因为它总是错估自己的实力,浪费机会
- 南极|宇宙“南极墙”被发现,长达14亿光年,这又是何方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