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隔空”碰撞:AI不应抛弃人类智慧


这是一场 “前浪” 和 “后浪” 的相遇 , 这是一场 40 后和 80 后的对话 , 这是一次跨越太平洋的中美企业家 AI 观点碰撞 。 AI 究竟该抛弃人类智慧 , 还是延展人类智慧?机器人是仅仅做代工 , 还是可以变得会思考?
11 月 4 日 , 第五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 , 39 岁的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与 71 岁的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进行 “云端” 对话 , 两位年龄合起来 110 岁的同行 , 缘何在对 AI 的态度上 “针锋相对”?
对话中 , 周曦认为 AI 不应抛掉人类智慧 , 而是要延展人类智慧;雷波特则希望机器能更多地代替人类工作 。
DeepTech深科技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隔空”碰撞:AI不应抛弃人类智慧
本文插图
图 |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右二)
到底是延展人类智慧 , 还是代替人类?
在周曦看来 , AI 应当是对人类大脑的延展和提升 , 如果说机器人是四肢的无限延展 , AI 则是人类思维的无限延展 。
以教育为例 , 家长之所以抢学区房 , 是因为好学校、好老师不够多 , 因此要努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良教育 。 医疗也是如此 , 大家更愿意去三甲医院 , 那么社区医院和乡村医院怎么办?事实上 , 这些都是人机协同可以挖掘和延展的空间 。 当 AI 将专家知识结合并结构化 , 实现深度学习基础上的决策可理解、可复盘 , 将 AI 与人的逻辑对等 , 我们就可以 “复制” 无数个 “钟南山”、无数个优秀医生 , 看病难的问题自然可得到解决 。
但是雷波特认为 , 机器人是一个新人类 , 它能在真实场景中工作 。 又枯燥又乏味又脏又乱的工作 , 可以让机器人去实施 , 这样还能避免人类暴露在不安全环境下 。
而周曦认为 , 当前机器狗只能在物理环境下工作 , 如果在线上给它做思维连接 , 那么其适用范围就不再局限于具象的机器人 。 他说 , AI 与人的结合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 因为人能在超复杂环境、超小样本情况下做出创造性决定 , 而机器学习要在大数据上有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错才能接近精准 。
以 GPT-3 为例 , 其数据量堪称惊人 , 效果也算不错 , 随便问一个问题 , 它就能给出有点道理或比较搞笑的答案 , 但整体上它更偏娱乐性 , 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
比如 2008 年金融危机后 , 为避免再次发生世界性危机 , 全球最顶级的金融人才开始修订《巴塞尔协议》 , 如果交给 GPT-3 , 起码要经历千百次金融危机它才能会学会 。
在周曦眼里 , 和机器的分工合作可以达到更高层面的协同水平 , 大量的流程性工作都将由 AI 承担 , 而人将更多负责对机器的管理维护和更需创造力的决策工作 , 叠加一起可实现 “1+1>2” 的作用 。
例如 , 人类医生即使首次遇到某种新病状 , 起码能根据经验给出一则相对准确指导方案 , 如果能有 5 起病例 , 医生的判断准确性会大幅上升 。 但是这种情况下 AI 很难做到 , 它可能需要成千上万的病例 , 因此 AI 需要与人结合 。
而机器狗的 “替代型 AI” 是否可以延展人类智慧 ,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那么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雷波特又是如何看待自家机器人的?
到底是人脑聪明 , 还是机器人更强?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雷波特表示 , 该公司欲打造机器界的安卓系统 , 即生产可以不断迭代的机器人 。 当前 , 大部分机器人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扫地等) 。
但是波士顿动力希望机器人可以被定制 , 并能执行不同任务 。 目前 , 很多客户想要特定单一用途的机器人 , 因此波士顿动力希望制造更多不同功能的机器人 。
DeepTech深科技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隔空”碰撞:AI不应抛弃人类智慧
本文插图
图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雷波特
而周曦则将云从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比喻成 “AI 界的操作系统” , 该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 。 在系统内 , 云从将行业知识模块化后、形成相应的应用 , 通过 Kaas(知识即服务)将能力传递给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