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形成“15分钟生活圈”( 二 )


时尚街区融合海派文化
在参与“家门口的好去处”评审前的两个星期 ,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所文旅研究中心副主任于秋阳 , 也密集走访了青浦、松江、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的多个参评公共空间 , 对上海一些商旅文融合程度极高的都市型休闲好去处印象深刻 。 位于黄浦的BFC就是其一 。
今年夏天 , 外滩BFC枫径夜市甫一开出 , 就成为网红“打卡点” , 但这里的精彩远不止于夜市 。 此次 , BFC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评选 , 这里既有综合性的商厦、周末夜市 , 也让渡了一部分空间用于非遗展览、美术展览等 , 项目内艺术中心的演出活动 , 也吸引了不少文艺爱好者前来 。 在于秋阳看来 , BFC是一个商旅文融合的成功范例 , 除丰富的休闲体验外 , 各种展览、演出也保持了较高品质 , 充分体现出上海都市旅游休闲中的海派文化特色 。
在徐汇 , 历经数十年发展形成的画家街 , 经过一番改造后 , 正成为一个商旅文融合的身边好去处 。
徐汇文定路218号 , “画家街”的牌子很醒目 , 入口处一尊吹泡泡的小人雕塑格外惹眼 。 进入画家街 , 左手边第一间“218艺术空间”正在免费展出外国艺术家有关2020疫情的作品 。 再往前走 , 短短150米的小街上排布着六七十家画廊 。
【上观|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形成“15分钟生活圈”】“最开始的时候 , 这里都是简易玻璃房 , 下雨天漏水 , 我就拿几个脸盆接水 , 拿油毡纸堵着 。 ” 2000年左右来到画家街的“清林画廊”主人邵清林说:“现在不一样了 , 整条街上有很多小景 , 有凉亭有座椅 , 门口的展览馆搞些高级别的展览 , 对普及文化有好处 。 ”
如今画家街所在之处 , 是永新雨衣染织厂的旧址 。 这里生产出的“大地牌”风雨衣在上世纪80年代颇具影响力 , 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成为海外潮流的时尚标志 。 1994年 , 永新厂实施印染生产转移和厂房搬迁 , 文定路厂房原址则用作商铺租赁 。 直到世纪之交 , 像邵清林这样一批画家陆续入驻 , 彻底改变了这条街的调性 。
2017年 , 永新厂如今的母公司上服集团与上海德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 , 改造画家街 , 准备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服德必徐家汇WE" 。 画家街紧邻土山湾旧址 , 这个最初由淤泥堆积出的高地在历史上是中国西洋画的发源地 , 也造就了徐悲鸿、刘海粟、任伯年等大师 。 “历史文脉的熏陶 , 加上近二十年来画家们在这条街的集聚 , 我们希望保留画家街并且传承下去 , 将徐家汇街道海派文化策源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嫁接到画家街的公共区域里来 。 ”该项目副总经理张羽表示 。
改造项目将原来旧的简易门市房屋全部拆除 , 重新以现代化和时尚化的风格进行装修 。 整个画家街被拓宽 , 地面铺设也做了设计 , 把徐汇区区域地图复刻下来铺在脚下 。 “艺术街区+专业市场”成为项目运营方对画家街的定位 。 现在 , 除了专门来购画的老顾客 , 附近居民和写字楼里的年轻白领也时常会到这里逛逛 , 挑选一些艺术软装装饰画 。
“项目目前以租赁+艺术家平台搭建为主 , 还通过举办商业活动和公益活动吸引客流 。 ”张羽说 , 画家街会定期举办展览和集市 , 和街道基金会联合义卖 , 也有现场写生和涂鸦大赛等活动 , 未来还会尝试线上推广和直播卖画 。
伴随一系列改造和运作 , 画家街人气越来越旺 。 邵清林最近发现 , 晚饭后或周末 , 常有祖孙三代一起来画家街散步 , 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 “有活力 , 有朝气” 。 无论买不买画 , 画家们都很愿意和遇到的人们聊天 , 和市民分享创作的感受和对艺术的见解 。 项目总经理江鑫说:“我们希望能把它打造成一个有烟火气的艺术街区” 。
特别强调“15分钟覆盖”
此次参评的124处公共空间中 , 许多家门口的小型绿地、文化体育园、文创园区、工业旧址更新项目等均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