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原题为_上观|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形成“15分钟生活圈”。
上观|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形成“15分钟生活圈”
文章图片
对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来说 , 家门口随时可达的小型公园、时尚街区、文化服务站等社区生活设施 , 直接影响着自己的体验感和幸福度 。
通过一系列城市微更新 , 上海正不断打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 , 形成“15分钟生活圈” 。 日前 , 由市文旅局发起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评选中 , 上海各区推荐了首批124个公共空间参评 。 这些公共空间有的看似并不起眼 , 可实地探访后却发现别有洞天 , 令上海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主客共享”的都市型大景区 。
社区中心打造多元体验
每到傍晚 , 位于陆家嘴黄金地段乳山路上的“活力102”就会传出一阵阵“小朋友”和“大朋友”的欢笑声 。 他们中的很多人 , 已经是这片社区生活空间的“老朋友”了 。 在“活力102” , 4岁的肖雨辰上午去儿童医院打了针 , 下午仍央求奶奶带她来玩 。 在她眼里 , 这里的秋千、滑梯和跷跷板是自家小区没有的“快乐源泉” 。
乳山路一带分布着不少与肖雨辰家类似的老式小区 。 在这些小区里 , 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相对稀缺 。 为满足周边居民的活动需求 ,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通过立项招标 , 将曾经的违法建筑改造成一个融合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
“刚开始拆违时 , 居民们很忐忑 , 担心这里会建商业大楼 。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磊说 , 他们前期多次与居民沟通改造方案 , 大家渐渐放宽了心 。 建造过程中 , 街道办特意在工地围墙上做了两扇玻璃窗 , 确保居民透过窗户就能看见里面的变化 。
在居民的见证下 , 去年4月 , 名为“活力102”的新型“体育+”社区生活空间对外开放 。 在这片占地总面积逾3200㎡的空间里 , 室外室内一动一静、精彩纷呈:室外设有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趣味性强的游乐设施、标准化的篮球场、小而精致的塑胶步道;室内则有藏品丰富的国际象棋图书馆、香气扑鼻的咖啡文化展示厅、服务社区居民的多功能房等 。 张磊说 , 这些设计源自“15分钟生活圈”理念 , 意在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 天气晴好时 , “活力102”总能保持日均两三千人次的人流量 。
此外 , 陆家嘴区域的国际象棋、射箭、垂直登高、海派秧歌等特色品牌体育项目 , 以及国际咖啡文化节等特色文化项目 , 也在“活力102”得到充分展示和实践 。 目前 , 浦东新区射箭协会、“活力102”体育俱乐部、陆家嘴垂直登高俱乐部、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陆家嘴国际象棋俱乐部、陆家嘴咖啡文化中心等多家单位纷纷挂牌入驻 。 其中 , 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是国内首家以大师名字命名的国际象棋专业图书馆 , 藏有林峰以及其他棋界名家捐赠的图书、手稿、孤本和棋具 , 已成为象棋爱好者的“宝藏打卡地” 。
如何利用优势资源推广特色文化?一年多来 , “活力102”推出沙龙、讲座、展览等活动 , 覆盖面广 , 报名费低 , 吸引大批居民和白领预约参加 。 近期 , 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带来的一场免费公益讲座 , 由于报名人数过多 , 地点从“活力102”换到陆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 。 射箭课程、象棋比赛和科普集市等活动 , 场面同样热闹 。
“活力102”只是此次参评“家门口的好去处”中众多社区活动中心的一个 。 在上海 , 类似的好去处还有很多 。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楼嘉军在参与此次活动评审前实地踏访数十个参评的公共空间 , 他对多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大为赞叹 。 在参观普陀区长征镇的清峪路文明实践示范街区后 , 楼嘉军说 , 自己以前更多关注旅游景点景区 , 这次去看了才知道我们的社区服务已经做得这么好了 , “这些空间综合托老所、党群工作服务、文化培训、体育健身等一系列功能 , 内涵和服务方式是颠覆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