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士兵使用56冲子弹袋
越南战争爆发后 , 北越人民军“近水楼台先得月” , 受到了中国的大力援助 。 而在援助清单上 , 赫然有56式弹匣携行袋 。 至此 , 56式弹匣携行袋进入了美军的视线 。 起初 , 美军的报告中还认为胸前置3个弹匣的56式弹匣携行袋具有一定的防弹能力 , 可以很好地保护到射手的胸部 , 因此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 而后 , 美军“海豹突击队”等开始在战场上采用56式弹匣携行袋 。 可见 , 美军是较为喜欢56式弹匣携行袋的 。
在阿富汗使用56冲子弹袋的苏军士兵
普通的美军则一直使用着M-16和M-16A1配发的20发弹匣 , 只能沿用腰挂的M1956弹匣包 。 不过此时的美军仍然固守着腰挂的“传统” , 在1987年配发的LBE弹药携行具仍然是以腰部携带弹药挎包 。 直到新一代LBV弹药携行具的配发后 , 美军士兵才正式告别了各种“Y带” , 正式获得了可以从胸前抽取弹匣的弹药携行具 。
相比之下 , 经过了阿富汗战争洗礼的苏军就显得极为“拿来主义” 。 士兵们在战场上缴获了56式弹匣携行袋后 , 一方面是改装自用 , 另一方面则送回国内仿制 。 苏军后勤落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阿富汗战争中苏军士兵曾吐槽军靴生产自1945年) , 士兵配发的弹匣挎包虽然能装3个AK的弹匣 , 但是三个钢制弹匣加上内装的子弹重量大、体积大 , 这并不能改变苏军弹药携行具落后的事实 。
苏军爱不释手:56式弹匣携行袋对苏军的战术装具产生了深刻影响
苏军缴获的56式弹匣携行袋一般留用 。 这是因为当时苏军士兵已经开始装备6B2防弹衣 , 这种防弹衣只有单一的防弹属性 , 再者就只能结合M1969式弹药挎包使用 。 显然 , 这样的设计留给士兵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无论M1969式弹药挎包调整得有多紧凑 , 仍然改变不了士兵受力不均匀的事实 。 此时 , 苏军士兵一旦缴获了56式弹匣携行袋 , 都赶紧套上:轻便的56式弹匣携行袋能很好地适应6B2防弹衣!
无论是AKM的弹匣还是AK-74的弹匣都能轻松地装进56式弹匣携行袋里 , 这给苏军士兵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 不过 , 苏军士兵除了3联装弹匣挎包以外还有一款5联装的弹药背包 , 战场上苏军士兵的弹药携行量通常达到6~8个弹匣 , 56式弹匣携行袋只能装3个弹匣显然是不够用的 。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 苏军开始集体改装56式弹匣携行袋:将帆布制作的56式弹匣携行袋浸入水中泡上一天一夜后晾干 ,56式弹匣携行袋的弹匣袋容积就能增加一倍 , 也就能塞进6个弹匣!苏军基于56式弹匣携行袋设计的R-22携行具 , 基本也沿用了这样的设计 。
Lifchik弹药携行袋
只不过 , 苏军在R-22携行具后采用了更适合本国国情的设计 。 虽然帆布主体不变 , 但一般是增加了弹匣袋的容量 , 并将原版56式弹匣携行袋的木扣设计更改为魔术贴 。 KGB作战分队在战斗中还使用了加长弹匣包盖的改型 , 这能更稳定地固定弹匣;为了提高士兵的舒适度 , 还给帆布肩条增加了肩带;通常 , 苏军士兵手里的Lifchik-1型、Lifchik-2型弹药携行具还增加了信号弹插袋 , 并将弹匣包附近的小包从横置改为纵置 , 更加贴近射手的胸部 。
这样的携行袋甚至一度从上世纪80年代持续影响到车臣战争时期 。 车臣战争时期 , 尽管俄军早已经大量使用了迷彩服 , 但有时候受限于产能不足的问题 , 配套的迷彩战术装具未能及时下发到位;也可能是因为射手的装备习惯所致 , 在当时还衍生出了一款迷彩版本的胸挂式装具 。
小结
相比其他国家的弹药携行具 , 我国的56式弹匣携行袋一定程度上还能算作战术胸挂式装具的鼻祖 , 也开创了步枪弹匣置于胸前的先河 。 这样的意义显然极为重大 , 可以说是助全球国家摆脱了“Y带”“H带”等二战便沿用下来的落后战术携行具的桎梏 。
上世纪50年代前期 , 中国仍然在仿造苏联二战时期的武器:PPSh-41、PPSh43等轻武器 。 这极为落后不说 , 受限于国内认知水平也是相当无奈的一件事 。 只能借苏联的研究来充实自己本身的国防 。 这一时期的武器大多带有苏联色彩 , 中国却能自行设计并生产出大量的56式弹匣携行袋装备全军 , 其意义当时显得尤为可贵:建国刚刚7年 , 连“一五计划”这样的重工业建设计划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 军工人员却能设计出如此优秀的弹药携行具!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