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文章图片
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文章图片
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文章图片
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文章图片
鲸鱼|大型鲸鱼身上基本都有附着物,为何大白鲨身上干干净净?
我们在观看一些海洋生物的视频或者图片时 , 可能会对一种奇特的现象所困扰 , 那就是作为海洋巨无霸、也是地球上体型最大动物-鲸鱼 , 它们的身上总会分布着一些密密麻麻的附着物 , 比如藤壶、鲸虱等 , 看到这样的图片时 , 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估计会受不了 。 而作为同样体型也不小的鲨鱼来说 , 它们也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 , 它们的身上就很少看到这样的附着物 ,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附着物到底是什么东东 , 先拿藤壶说说 。 藤壶从生物学分类上看 ,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无柄目甲壳纲藤壶科 , 它们的种类也比较多 , 在成年之后才会寄生到相对稳定的目标物体之上 , 而在此之前的幼体状态时 , 活动能力很强 , 在海水中自由运动 , 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得以“寄托”的对象 。 如果在个体成熟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 , 那么由于成长过程中外壳逐渐变硬 , 活动能力大打折扣 , 没有了被附着目标的支撑 , 个体随波逐流 , 很难再捕捉到食物 , 势必会被活活饿死 。
因此 , 在海洋中如果物体的表面较硬 , 或者褶皱较多 , 又或者被海水的冲击强度较小 , 那么就极有可能成为藤壶附着寄生的对象 , 比如船只的底部、礁石、海龟壳、鲸鱼体表等 。 其中 , 寄生在鲸鱼体表的藤壶 , 与寄生在船只底部和礁石上的种类不同 , 作用原理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 其寄生过程更为复杂 , 这类藤壶人们将之称为“鲸藤壶” 。
鲸藤壶寄生在鲸鱼体表 , 总共可分为四步 。 第一步是幼体藤壶在海水中游动飘散时 , 如果有幸遇到鲸鱼 , 那么就会利用自己的触角 , 先抓住鲸鱼的皮肤 。 在实施这一步的过程中 , 由于触角的吸附能力非常有限 , 有很多藤壶在鲸鱼游动、海水拍击等作用下 , 会掉落下来 。 第二步是藤壶身体底部拥有吸盘的组织 , 利用吸盘进一步与鲸鱼皮肤紧紧相贴 , 这个时候掉下来的几率就大为减小了 。
第三步是分泌黏液 , 使吸盘黏附鲸鱼皮肤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 第四步 , 通过以上三步操作 , 藤壶就拥有了能在鲸鱼身体上长时间附着的资本 , 这最后一步就是藤壶在成长过程中 , 会将身体的一部分刺入鲸鱼的皮肤之内 , 然后再向外生长出四散开来的壁板 , 与鲸鱼皮肤下面的组织包裹在其中 , 相当于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与鲸鱼的皮肤组织牢牢地锁定住了 。 至此 , 即使鲸鱼再怎么游动、皮肤组织再怎么定期脱落更换 , 也极难再将藤壶甩掉了 。
鲸鱼体表常见的另外一种附着物-鲸虱 ,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端足目鲸虱科 , 其吸附原理就没有藤壶那么复杂了 , 主要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口钳和肢节末端的尖锐倒钩 , 刺入鲸鱼的皮肤组织内实现固定 。 因为鲸虱没有吸盘、不会分泌黏液、也不具备“强悍”的内部卡死技能 , 只能依靠倒刺来实现固定 , 因此附着能力与藤壶相比差得很多 , 而且只能附着在鲸鱼体表褶皱较多的区别 , 比如眼睛、鼻孔、嘴部、鳍、生殖腔口等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