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雅妈妈说育儿|家长要抓住“秩序敏感期”,培养一生受益好习惯,孩子2岁时
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宝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 比如必须把某个物品放在特定的位置 , 别人一打乱他就发脾气 。 其实 , 2岁左右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 , 是''秩序敏感期''到了的表现 , 家长可别错过这个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机会 。
文章图片
孩子2岁时 , 家长要抓住''秩序敏感期''
宝妈小薇最近有些无奈 , 因为她发现自家2岁半的娃有些''奇怪''的举动 。 前几天小薇下班回家 , 没想到在沙发上看到了一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土豆 。 原来 , 宝宝趁着家长不注意 , 把家里的土豆都拿出来''排队''了 。
这天周末 , 奶奶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打麻将 。 宝宝坐在小薇怀里 , 安安静静地看着麻将桌 。 可是 , 当奶奶摸了一张牌之后 , 宝宝却站起来 , 伸出手要去摸麻将 。 小薇一看 , 奶奶新摸的牌是一张''一条'' , 但是放的时候没注意 , 让图案的尾巴朝上了 。
文章图片
宝宝盯着这张''一条'' , 伸出小手把它拿起来摆成头朝上的模样 , 这才肯罢休 。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大人都忍俊不禁 。
小薇家的宝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 , 其实是因为到了''秩序敏感期'' , 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 ,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 这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 一旦错过这个时期 , 孩子养成了坏习惯 , 将来他长大就很难改了 。
文章图片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了''秩序敏感期''的理论 。 幼儿期的孩子对秩序非常敏感 , 并且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 , 秩序感会得到满足 。 在这个时期 , 孩子训练秩序行为会更加容易 。
孩子的秩序感有两重 , 分为''向内秩序感''和''向外秩序感'' 。
1-3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 , 会从向内秩序感逐渐转为向外秩序感 , 对物品摆放的位置、行为的顺序以及物品的所有权有着严格的要求 。 一旦有人破坏这种秩序 , 他们会感到焦躁 , 出现哭闹等反应 , 显得非常执拗 , 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执拗敏感期'' 。
3-4岁的孩子: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完美敏感期'' , 孩子们会更加重视规则 , 不仅自己要遵守 , 也会要求别人遵守 。
5岁之后的孩子:5岁之后 , 孩子对于秩序的感受会越来越明确 , 逐渐开始关注秩序的美感 , 在画画或者搭积木时会注重结构和美感 , 所以这个阶段也叫做''审美敏感期'' 。
文章图片
不重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 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很大
1、孩子可能养成坏习惯
在孩子表现出对秩序的需求时 , 如果家长暴力''镇压''或者不理不睬 , 那么很可能错过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好时机 。 孩子一旦养成了坏习惯 , 那么长大后很可能会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 做事没有头绪、丢三落四 。
2、影响安全感的建立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 对顺序、规矩有着强烈的需求 , 如果一切井然有序 , 那么他们会获得很大的安全感 。 如果秩序总是被破坏 , 那么孩子会产生不安全感 , 影响安全感的建立 。
文章图片
如何帮助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难免会让家长感到头疼 , 因为孩子们多少会表现出执拗 , 有时候睡觉用的不是常睡的那个枕头都会大发脾气 。 但其实 , 家长可以不必这样如临大敌 , 只要利用好这个时期 , 孩子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 以后自己也省心许多 。
- 看看学霸的“草稿纸”,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
- 红薯和紫薯的好吃做法,外酥里糯,营养甜香,孩子爱吃的育儿美食
- “我不管,我就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该进行束缚
- 妈妈不顾危险用糖果诱孩子下井,只为取遥控器,网友:这是亲妈?
- 育儿专家坦言:凡是将来有所成就的孩子,其家长都有着这些特征
- 妈妈不顾医生劝阻,给宝宝“剃满月头”,半年后孩子发量“感人”
- “两个孩子我真的带不了”二胎妈妈准备工作,婆婆带俩娃太辛苦
- 育儿心理学:了解“标签效应”,别无意中让孩子成为“笨小孩”
- 哄睡半小时,放下一秒醒!妈妈哄睡多做好3件事,宝宝轻松睡过夜
- 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带出来的娃有啥不同?等上幼儿园后,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