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管虎、郭帆、路阳:《金刚川》,三人行( 二 )
管虎
衬衫、西装外套、眼镜 均为导演私物
他们都有各自的影像、视听和语言风格 , 从策划之初就在考虑如何呈现出一部统一质感的影片 。 比如 , 在影片的每个片段中都出现望远镜形式的主观视角 , 这也是将几条视线归拢在一起的形式之一 。 郭帆说 , 不管是叙述方式还是影调、镜头调度和语言 , 他们都收回了一点个人风格 。 “尽管分了段落 , 但它是连贯的 , 我们还是奔着一种相对容易理解、普及的一种视听语言方式 , 做到统一的观感 。 ”
最开始 , 他们也试图遵循一种工作分配逻辑 , 各自去完成最擅长的部分 , 但立刻发现 , “分”这个步骤不难 , 但再把它们合成一个整体就会特别困难 。 他们所有的工作都紧密相连 , 牵一发就动全身 。 郭帆举了个例子:“我们有地面志愿军还击空中侵略者的场景 , 观众观看的时候会有两个一扫而过的镜头 , 一个是地面的 , 一个是天上的 。 但这两个镜头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拍摄的 , 演员在无实物表演的时候视线要和地面的高炮旋转角度对应 , 摄影师、灯光师营造的火光效果也要相匹配 。 ”
郭帆
高领内搭、长裤OPICLOTH
外套Givenchy
他感激5G基站能让许多画面完成实时传送 。 “我在影棚里拍摄空中飞机的时候 , 就可以看到身在丹东的管虎和路阳导演拍摄的地面画面 。 ”演员张译有时凌晨四五点还会听到他们讨论 , “眼神要往上再走一走 , 看到飞机的角度才是对的 。 ”
@电影金刚川
影片中有600多个视效镜头 , 去丹东实景勘察的时候 , 他们把36平方公里的地域扫描出了一个物理空间环境档案 。 为了真实感 , 用三维软件搭建出的树不能一棵棵直接粘贴复制到虚拟的山丘上 , 郭帆说起种种在镜头里一晃而过、但决定真实感的细节:“我们至少做了100多个树种 , 调整它们的高低大小后才能铺满一个山头 。 但更令人崩溃的是玉米地 , 每一棵都不同 , 还有河水在河床上的流动 , 要考虑水下的泥沙形态 , 观众可能不一定注意到天上的云 , 但云的渲染是最耗费时间的 。 ”
需要后期加工的部分 , 他们都依赖在丹东的真实扫描数据 。 “包括植被 , 包括我们这些志愿军的装备 , 枪、炮、机械 , 包括敌军的飞机 , 军事顾问都给了我们严格的考量和仔细的建议 。 ”
@电影金刚川
他们三人都很难说清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分工 , 各自的进度也不一致 。 郭帆的部分差不多用了22天 , 是第一个完成拍摄部分的导演 , 可他当时就说 , 他可能会是最后一名 。 “我的部分大量用到绿幕、蓝幕 , 都需要后期合成 , 果然 , 我到最后一天才全部完成 。 ”
三位导演一起数了一下结束后滚动字幕上的人数 , 超过5000人 。 这样庞大规模的制作班底 , 幸而有一个极其明确的目标统领全局 , 所有人才能迅速拧成一股绳 。 他们都觉得 , 影片里拍的是过桥、守桥、护桥的故事 , 它和这部作品有种异曲同工之处 。
困难和动力
“
“这些都是预料中的辛苦 。 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 , 这股劲儿好多年都没有了 , 又恢复过来 , 像是刚毕业那会儿的感觉 。 ”
”虽然电影有许多特效 , 但就整体拍摄而言 , 实景还是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 尤其是桥的部分 , 只能实景拍摄 。 只要提起选景的日子 , 管虎仍然能清晰回忆起登山爬梯后腰都直不起来的疲惫感:“从驻地到拍摄场地就要驱车近两个小时 , 下车后还要爬山、过河、趟泥地 , 每天走到拍摄场地本身就是件艰难的事情 , 再加上百年不遇的四次洪峰 , 我们就有点傻眼了 。 ”
有一个景选在了鸭绿江的支流瑷河流域 , 他们要过河拍摄 , 河上原本没有桥 , 为了减少每次绕路的时间 , 制片组就搭了一座浮桥 , 以便运输器材和人员过河 。 路阳记得一夜暴雨后 , 原本150米宽的河流突然涨水成了300米宽 , 浮桥成了中间孤零零的一小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