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井陉县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探访( 二 )


如今 , 在这座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现代化车间里 , 离心、烘干和包装等生产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粗放的生产模式 , 向着环保科技的方向转型 。 ”井陉县华北碳酸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力成介绍 , 公司2017年投资3000万元推倒重建的车间 , 生产工序上实现了密闭化 , 烘干环节引入了上安电厂的余热 , 不仅减少了污染 , 实现了节能 , 而且产值还比以前增长了一大截 。
大刀阔斧对碳酸钙行业提档升级 。 近年来 , 全县筹集资金1亿元 , 撬动企业资金3.5亿元 , 将52家碳酸钙企业整合为18家 , 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21项标准 , 并完成了绿色能源替代 , 实现了从资源型、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型的转变 。 在产能压减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不降反升 , 纳税额同比增长51% , 9家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20强 。
在对碳酸钙行业提档升级的同时 , 矿山整治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
经济和环保要兼顾 。 面对长期粗放开采带来的生态隐患 , 井陉县反复研究 , 创新推出了“矿权重组、腾笼换鸟”矿山整合思路 , 面向全社会公开招选整合主体 , 46家持证矿山整合重组为6家 , 着力打造了以井陉县茂鑫矿业有限公司、河北九洲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试点 。
走进井陉2号矿山 , 干净整洁的生产区 , 绿树环绕的花园 , 彻底颠覆了采访人员对矿山的认知 。
“我们在生产中 , 采用了全自动数字化管理系统 , 39台负压状态的除尘器分布在每个可能出现扬尘的生产环节 , 做到了无尘开采、无尘加工、无尘运输 , 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了100% 。 ”井陉县茂鑫矿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高亚军说 , 他们还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 , 采用边开采、边治理方式 , 倾力打造园林式绿色矿山 。
在做好碳酸钙、矿山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 , 井陉县深入开展污染治理攻坚战 , 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 。 其中 , 采用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修复模式 , 与省地矿局战略合作 , 开展221处矿山迹地生态修复 , 彻底解决几十年来的环境欠账 。
深挖生态潜力 , 再造绿水青山
昔日的青山绿水逐渐回归 , 人们惊喜地发现 , 井陉的优势资源更多了 。
井陉县以优质、独特的生态环境及附加了优质生态环境的生态产品 , 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 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价值 。
深挖山水生态潜力 , 厚植文化内涵 , 培育全新发展动能 , 在井陉县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 。
在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举人府的九重院落里 , 采访人员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时 , 他正拉着村里退休教师梁文科 , 挖掘镶嵌在古建筑上的历史故事 , 准备编入最新的景区讲解词里 。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太行天路”建成通车 , 包括大梁江在内的几十个古村落实现了“串珠成链” , 沉睡千年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被唤醒 , 以传统村落保护区为核心的山地多彩经济带逐渐形成 。 “我们要依托古村落、非遗民俗等丰富的原生态资源 , 带领乡亲们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 真正在山水之间开拓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 ”梁瑞锁信心十足 。
旅游的发展 , 进一步催生了“后备厢经济” 。 经历了煤场关停和碳酸钙企业整合的南峪镇 , 抓住这一机遇 , 紧密结合乡镇资源禀赋和特色农业优势 , 培育了花椒、特色林果、小杂粮等特色农业品牌 , 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山地农作物附加值 ,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提档升级、脱胎换骨 , 游人的汽车里装满了井陉的特色农产品 。
“明年大家就能吃上正宗的地都红薯粉条啦!”曾经的煤老板段志军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地都红薯哥” , 70亩的山地红薯第一年收获便被抢购一空 。 如今 , 段志军开始筹建粉条加工厂 , 用南峪当地传统制作工艺 , 打造纯手工粉条品牌 。
绿水青山 , 带来了金山银山 。 良好的生态环境 , 进一步擦亮了井陉招商引资的“绿色名片” 。 2019年以来 , 井陉县紧紧围绕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和“四种类型经济”要求 , 充分利用县域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 , 先后引进了中联铁运、嘉华特种水泥、蓝城康养、惠士新建材等21个无污染、低能耗新兴产业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