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俗称“水乞丐”,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却被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蚊子|俗称“水乞丐”,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却被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文章图片
【蚊子|俗称“水乞丐”,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却被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蚊子|俗称“水乞丐”,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却被当成美食大量捕捉
文章图片
以前的农村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好 , 很多农村娃都没啥玩具可以玩 , 但那时候农村野外有很多野生植物和野生的昆虫 , 因此很多农村娃儿时就会摘一些野草 , 或者抓一些小昆虫来玩 。 笔者还记得儿时放学之后 , 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去田边抓天牛、螳螂、知了、蛐蛐儿等昆虫来玩 , 特别的有意思 。
而现如今的农村生活好了 , 娃们都有玩具了 , 也不需要玩这些小昆虫了 , 所以对很多昆虫也不认识 , 不过即便是想玩这些小昆虫 , 也不一定玩得到 , 因为现在农村的昆虫也不多见了 , 有的是因为环境因素 , 有的是因为人为因素 , 也有的是这2种因素都有 。
要说哪种昆虫变少让人觉得可惜 , 笔者认为“水乞丐”位列其中 。 “水乞丐”是民间的俗称 , 其学名其实叫做“水虿” , 有的地方也叫它“水蝎子” 。 这种昆虫很多人都不太熟悉 , 但是以前肯定见过 , 在农村的水田、河沟、河流、湖泊等等地都有 , 是农村里一大益虫 , 那么这水虿是什么?有哪些价值?为何会很少见了呢?下面笔者带大家来了解下 。
水虿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稚虫(即幼虫)的一种统称 , 外形与其成虫蜻蜓类似 , 无翅 , 没有性成熟 , 生活在水中(蜻蜓点水时将卵产在水里 , 并孵化成水虿) , 喜欢潜伏在溪池泥底或残枝败叶下 , 其体色一般与周围的环境和水草有关 , 若是周围环境偏黑色 , 其体色就是黑色 , 若是周围环境黄色泥土较多 , 其体色就是黄色 , 若是周围环境水草多 , 那么体色就是绿色 。
说到蜻蜓 , 大家肯定不陌生 , 很多农村朋友在童年那会肯定用网子追过 , 而且也知道蜻蜓是益虫 , 因为它是蚊子的克星 , 实际上这水虿也不例外 , 也是蚊子的克星 。 据资料记载 , 一只蜻蜓一天最多可吃800只蚊子 , 而一只水虿一年能吃数千只蚊子 , 并且水虿不仅能吃蚊子 , 还能吃其幼虫孑孓 。
当然 , 水虿除了吃蚊子、孑孓之外 , 还喜欢捕食小型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 , 大型的水虿 , 甚至可以捕食小鱼和蝌蚪 , 因为这水虿的性情凶猛且是肉食性的 , 也因这个原因 , 以前很多爱钓鱼的朋友也很讨厌水虿这种小东西 。
蜻蜓既然是益虫 , 人们肯定会保护它 , 那么为何如今越来越少见了呢?
这是因为蜻蜓的稚虫“水虿”越来越少了 , 蜻蜓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 , 分别是卵期、稚虫期(即水虿)、(羽化)成虫期(即蜻蜓) 。 而水虿的时期 , 因种类不同而有不同长短的生长期 , 短的约2到3个月 , 普通种类约1到3年 , 最长的则要7到8年才能完全成熟 , 期间约需经过8-14次不等的脱皮 , 然后爬出水面 , 变成蜻蜓成虫 。
可以说水虿从稚虫期到成虫期很不容易 , 但更不容易是它在90年代中后期还遭到了人们的大量捕捉 。 因为这水虿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昆虫类食物 , 本来只有少数地区才吃 , 并不是很出名 。
但是在前些年的时候 , 因《舌尖》的播出 , 让水虿成了知名的美食 , 而那时候基本没有人养殖水虿 , 供给市场主要靠野生的 , 所以价格越来越高 , 甚至达到了80元一斤 , 于是人们开始把它当成美食开始大量捕捉 。
除了被人们大量捕捉 , 还有一个原因也导致了水虿种群数量的减少 , 那就是农村环境的污染 , 水虿本身就可以作为水污染程度的一种生物指标 , 有水虿生活的地方 , 则表示该地区的水质为轻度污染 , 若是没有水虿 , 那表示该地区的水污染比较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