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猫|施一公:怀念我的父亲
【枕猫|施一公:怀念我的父亲】父爱如山 , 是深沉 , 是内敛 , 也许这是大多数人对父亲爱的理解 。
王太利曾作歌词:"时光时光慢些吧 , 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 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来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深深的崇拜之情 。
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曾说过:"过去的48年里 , 我唯一崇拜的人是我的父亲 ,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 , 父亲对我的影响至关重要 。 "
文章图片
施一公
施一公父亲背后的人生
施一公的爷爷施平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 ,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 , 从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 。 奶奶杨琳是杭州学生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者 , 因特殊身份被国民党政府以为是共产党员而捕抓入狱 。
在生下施一公爸爸18天后 , 她牺牲于国民党的监狱里 。 爷爷为了怀念奶奶杨琳 , 便给孩子取名施怀琳 。
奶奶杨琳去世后 , 爷爷施平投身革命中 , 加入我党组织参加抗战 , 因无时间照顾年幼的施怀琳 , 便将他托养在亲戚朋友家 。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 爷爷四处打探儿子的消息 , 才在老家河南找回了施怀琳 , 并将他带回北京 , 留在自己身边 。
施怀琳育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 妻子生小儿子时 , 刚好赶上动荡时期 , 经过几番波折 , 才找到一所医院 , 顺利地生下孩子 。
而那个时期刚出生的婴儿取名字大部分带有时代色彩 , 施怀琳觉得太老套 , 便给小儿子取名"施一公" , 希望他一心为公 。
施一公也曾表示父亲赋予他名字的寓意 , 在他一生中很多重要的关头 ,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选择 。
文章图片
施一公与父母的合影
背井离乡的心酸
1969年 , 那年施一公还不到3岁 , 受到走资派爷爷施平的牵连 , 施怀琳不得不带上妻儿背井离乡 。 那天一大早叫来大货车搬上家具和行李便启程 , 一路上磕磕碰碰 , 开了十几个小时 , 才到达小郭庄 。
施一公住进了村民腾出来的牛棚里 , 一开始不能接受难闻的牛粪味 , 母亲只能多次地冲洗和摘点香草去去味 。 但这间不起眼的小房子却成为施一公脑海里最幸福的第一个家 。
在施一公的记忆中 , 每一个家最显眼的地方都会摆放一个精致的照片框 , 里面是奶奶杨琳上大学时的照片 , 一张面带微笑的黑白照片成了施怀琳怀念母亲的寄托 。
文章图片
施一公
也许在施怀琳心里 , 他认为以后可能回不了省城郑州了 , 一辈子只能留在这个小地方 。 住进小郭庄的施怀琳只好开始学习干农活 , 每天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背上扛着箩筐 , 手里握着铁铲 , 捡着路旁的牛粪 , 用来给农作物施肥 。
刚来小郭庄那会 , 村里条件落后还没通电 , 村民们为了省钱也舍不得用蜡烛或煤油灯 , 一到晚上整个村庄黑乎乎一片 , 偶尔只传来几声犬吠声 。
1969年 , 经得村长的同意后 , 父亲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电线和树干拉起了电 。 那时起 , 小郭庄灯火通明 , 成了临近几个小村庄中第一个通电的先进村 。
文章图片
施一公
多才多艺的施怀琳
施一公曾回忆:父亲施怀琳很好学也很聪明 , 很快就掌握了种植农田的方法 , 还向人家学习撑船 , 下海撒网捕鱼 , 每次下大雨过后 , 父亲都会带上大姐和二姐去田地里捉水蛙 。
父亲左手拿着长叉 , 大姐照着手电筒 , 两人默契地配合着 , 顺着水蛙的叫声 , 把光柱照射在水蛙身上 , 这样它就一动不动了 , 用长叉捕获后扔进二姐背着的篮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