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专访野依良治:科学应当追求真理,并且给年轻人肥沃的土壤 |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原题为_周到|专访野依良治:科学应当追求真理,并且给年轻人肥沃的土壤 |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尽管20世纪的全球发展以战争和经济竞争为主题 , 但21世纪 , 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 , 全球性合作应该被提上议程 。 无论我们做什么 , 都应该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
日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出席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态度大师讲堂并在会后接受采访人员专访 。
如何在促进基础科学研究?
面对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科研战略这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主题 , 野依良治清晰地指出其相关性:人类命运互联 , 科学与人类互联 。
【周到|专访野依良治:科学应当追求真理,并且给年轻人肥沃的土壤 |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具体而言 , 科学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 但光靠科学家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 为了创造更多价值 , 必须联合全球的顶尖人才 , 进一步发展全新、多元的科研领导力 。
什么是基础科学?野依良治解答到:科学追求真理 , 究其本质 , 是苏格拉底式“自知无知”的智慧 。
新知识的创造打开了未知的新世界 , 科学发现由此不断积累着 。 野依良治引用牛顿“如果我能看得更远 , 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经典名言 , 表示出对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创办初衷的肯定和认同 , 汇聚顶尖智慧 , 启发青科探索 , 推动科学发展 。
野依良治也通过哲学家奥特加·伊·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的观点向我们传达出 , 虽然总有一部分的天才为科学发展创造了框架 , 但许多系统性的实验室工作依然不可忽视 , 而这需要精通专业技术的科研人员平时的学术积累 。
基础科学的进步缘何受到阻碍?
晨报采访人员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对于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 包括高校研究生 , 他们在科研进展上时有不顺 , 或者担心学术成果不足以达到毕业标准 。 这导致有些时候影响了他们的心理 , 严重时甚至导致抑郁 。
野依良治将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当前学术界评价体系尚存偏颇 。
科学注定要进步 , 在每个时代 , 都需要勇于探索新领域的年轻人来传承前辈们的智力资产 。 因此 , 政府和科学界应该慷慨地、耐心地鼓励所有青年研究员和学生们 , 尽可能地发挥他们对于基础科学的热爱 。
然而 , 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研究经费申请、大学招牌 , 还是学术推广与表彰 , 都过于强调在所谓的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 , 而所其中的大部分都来自商业出版社 。
野依良治也提出了其担忧之所在:“大多数的自身同行评审都难免受到教条的严格限制 , 对新兴科学的出现并不敏感 , 结果就是 , 他们拒绝了新颖的研究论文 。 ”如《Harvard Race》拒绝了穆利(Mulli)发表关于PCR(聚合酶链反应)的论文 , 而这是一项在新冠时期非常重要的技术 。
■ 开幕式上用全息投影向观众打招呼的野依良治
科学无国界 , 且应跨学科融合
野依良治通过回顾自身的科学生涯 , 为学术自由和国际科学合作两个方面打上了重要标签 。
野依良治代表着经历过二战的一代科学家 , 他们的科研之路不算平坦 , 但二战之后 , 他们克服困苦 , 并为科学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 他们教给后来者的重要一课是: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持不懈 , 耐心勤奋 , 加之充分的学术自由 , 最终促成学术研究 。 而与世界各国的科研同仁建立的伙伴关系 , 不断促进着科学的进步 。
谈及国家文化对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影响 , 野依良治完全同意路易斯·巴斯德所说的“科学无国界 , 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 科学不能孤立地存在 , 更应该融合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 。
我要强调 , 科学是一个整体 , 因为它基于共同的自然法则 。 因此 , 从一开始它就是为了创造新的科学岛 , 而不是广阔的大陆 。
- 美国|专访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全球治理落后于全球实践,特朗普是“逆全球化”的典型代表
- 财经头条 C-V2X技术标准正式登上国际舞台,专访中国信科陈山枝:十年磨一剑
- 彭博|独家专访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全球V形复苏很难,但中国例外
- 交易|专访深创投S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吕豫:亟需构建成熟且公认的S基金估值评价体系
- 钛白粉|专访|为何在这个敏感时点,军工股突然强势崛起接过领涨大旗?
- 刘苗苗|专访刘苗苗:BJ30重新定义越野的起跑线
- 数评时代平民1亿像素手机下周到来:红米Note9安排了,新千元机标杆
- 公司|专访云顶新耀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何颖:license-in是建立价值的方式之一,未来考虑做首创药物
- 中关村在线专访Yale耶鲁中国董事总经理Ramond Yeoh
- 腕表之家|专访|爱马仕:我们将极尽所能带来惊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