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二 )

  古籍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界迟早要做的事 , 晚做不如早做 , 封闭不如开放 , 与其让社会推着走 , 不如我们主动前行 。 对于古籍数字化 ,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有这样的认识 。

光明网■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在古籍数字化的道路上 , 国家图书馆并不孤单 。 现在 , 上海图书馆在线发布的家谱超过8000种;在云南省图书馆发布的300余部古籍中 , 大理国写本《护国司南抄》、元官刻大藏经《大宝积经》这些特色文献;镇江市图书馆把读者利用率最高的20余种方志上网 , 正在建设中的镇江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镇江文库》数字化平台将在近年投入使用

  60亿元资金缺口:古籍数字化道阻且长

  前不久 , 张志清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 , 作为一名熟悉图书馆的普通读者 , 张志清首先想到的是去查一查中华古籍资源库作为副馆长的他 , 并没有借用原本古籍的特权 。 刚好 , 那部明代万历刻本《人物志》已经上网 。 他进入资源库 , 点开一页 , 打印一页 , 点校一页 , 再打开一页 , 再打印一页 , 再点校一页没花太长时间 , 就把这三卷书进行了初步整理 。 虽然自己用着还算顺手 , 但张志清也听过一些读者向他诉苦:资源库对浏览器、阅读器都有一定要求 , 即使按照网站给出的一套烦琐的解决办法逐步操作 , 有时也无法正常阅读古籍 。

  我们刚起步做古籍数字化时 , 采用的是当时的先进技术 , 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 , 几年之后 , 原来的技术就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需要了 。 张志清介绍 , 目前 , 国家图书馆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系统 , 不久就会正式上线 , 新系统将实现云管理、云服务 , 中华古籍资源库的服务也将随之提升 , 读者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 看到华为鸿蒙系统问世的新闻 , 我感到很振奋 。 未来 , 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可以与物联网系统结合 , 解决目前的技术传播短板 。

  在很多专家看来 , 古籍数字化服务的技术问题终究可以解决 , 如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古籍影像 , 才是图书馆界面临的真正考验 , 这也是读者更为迫切的需求 。

  中华古籍资源库每年都有一些更新 , 但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 。 学者的研究领域多种多样 , 仅靠这个资源库 , 还无法完全满足日常科研的需求 , 其他图书馆应该以国图为表率 , 让善本尽快上网 。 薛龙春的期待 , 也是很多读者的心声 。

  让善本尽快上网 , 需要更多图书馆更为开放的理念 , 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研究馆员赵文友做过一个估算 , 如果将全国尚未数字化的40万个版本的古籍全部数字化 , 采集、组织、加工、存储、管理等费用大约需要60亿元 。 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每年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经费不过1000万元 , 很多地方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

  在山东省图书馆 , 有限的古籍保护经费主要用于古籍普查、古籍修复等内容 , 古籍数字化的钱大多是从其他项目经费中节省出来的 。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说 , 虽然该馆已经建设了易学古籍数据库、佛经专题数据库等项目 , 但是因为没有古籍数字化的专项经费 , 今后的古籍数字化做什么、做多少 , 既没有具体规划 , 也不敢做规划 。

  近年来 , 古籍数字化工作愈发受到各图书馆的重视 , 地方财政也给予了一定支持 , 但古籍数字化经费一般是和古籍保护一般性支出捆绑在一起的 , 或者是在其他项目建设经费中列支的 。 镇江市图书馆馆长褚正东遇到的问题 , 与李勇慧类似 , 对于镇江市图书馆馆藏的18万册古籍来讲 , 目前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的古籍数字化经费是杯水车薪 。 财政部门没有对古籍数字化经费进行单独立项 , 是制约发展的首要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