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王曙群:从技校生到“大国工匠”
【德耀中华】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颜维琦曹继军
2011年 ,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 , 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 。 这一对接机构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49厂班组长王曙群带领的团队亲手装调的 。 如今 ,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到天舟 , 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考核 , 圆满完成13次交会对接试验任务 。 王曙群已成为对接机构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 当年的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 。
1989年 , 王曙群从技校毕业后参加工作 , 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和维修 。 1996年 , 厂里举办高级工培训班 , 规定工龄10年以上的职工才能参加 。 当时王曙群才工作7年 , 厂里考虑到他中级工考试全厂第二名的好成绩 , 破格让他参加培训班 。
1998年 , 对接机构进入初样产品研制阶段 , 很多工作都是首次 , 出现的问题让人措手不及 。 有时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 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 王曙群说 , 当时 , 企业效益不景气 , 为了解决难题 , 自己还经常加班加点 , 钱挣得不多 , 家里也照顾不了 , 家人免不了抱怨 。
王曙群还是选择了坚守 。
对接锁系同步性装调质量决定了航天员能否在太空生存和能否安全返回地面 , 是交会对接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 12把对接锁的锁钩必须实现同步锁紧、同步分离 , 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 。 但试验发现 , 分离姿态与设计要求产生严重偏差 , 而且这种偏差毫无规律可循 。 王曙群便和这个问题较上了劲 。 通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摸索 , 他发现 , 锁钩采用钢索传动在大载荷下钢索会变长 , 张力会下降 , 导致锁钩无法实现同步解锁 。
找到问题症结 , 他马上提出改变钢索旋向以及对钢索进行预拉伸处理的工艺方案 , 同时将判断锁钩同步性的测量方法进行调整 , 一举解决了困扰团队近两年的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的难题 。
航天器的管路密封如同血管之于人体 , 直接影响航天产品的生命力 。 在对接机构研制初期 , 采用熔焊技术制造的导管合格率仅为20%左右 , 管路多余物清洗合格率为77%左右 。 必须攻克超细直径检漏管路制造这项关键技术 , 提高对接机构的可靠性 。 王曙群暗下决心 。 通过50件试样的焊接试验与性能测试 , 他带领团队最终找到了最佳焊接工艺参数 , 还据此形成了企业标准《焊接质量控制办法》 。
管路清洗也马虎不得 。 为有效避免新的多余物残留 , 王曙群成立专项项目组 , 通过数百次清洗方案和工艺流程的改进 , 提出了一种采用高压、高纯度氮气驱动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在超细导管内多次高速往复摩擦的工艺方法 , 优化确定了三步走的清洗技术路径 。 同时 , 结合新发明的专用清洗剂 , 提高干燥时间和温度 , 确保清洗剂完全挥发 。 最终 , 该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
在对接机构研制过程中 , 王曙群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 , 完成论文15篇 , 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 , 是对接机构技术国家专利主要发明成员之一 。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对接机构总装班组的组长 , 王曙群特别注重培养锻炼年轻人 , 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 他所在的班组现有成员17人 , 平均年龄38岁 , 多次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2018年 , 王曙群班组成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唯一一个技师比例突破80%、双师比例达18%的技能型班组 。
- 「光明网」湖北:好山好水出好茶 好茶热盼好销路
- 光明网■【一图读懂】清明时节 安全防护与祭奠如何做到两不误
- [光明网]大数据“复学码”助师生安全复学
- #光明网#绿码互认、线上应聘、点对点包车,湖北籍员工正陆续返岗……
- 光明网■人类祖先大脑与类人猿相似但发育缓慢
- 「光明网」挑战极限!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咆哮”西风带成功布放3套浮标
- 【光明网社会】 病例现在每6天增一倍,纽约州长称纽约州呼吸机涨价1.5倍
- 光明网■【防疫科普】护航返校复课,校园如何筑牢“防控墙”?
- 「光明网」【防疫科普】师生返校前,校园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
- 【光明网】科学精准防反弹 积极有序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