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二 )


明朝时期的日讲规定 , 是分为是春讲和秋讲 。 春讲是从每年的2月份直到五月份 , 而秋讲是从每年的8月22一直到10月2日 。 而经筳则作为一种仪式 , 也被称为是“月讲” 。 一般是在每个月的初2举行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文章图片
月讲非常隆重 , 尤其是新的皇帝继位之后 , 每年的2月初2的这次讲学最为隆重 , 凡是与经筳有关的官员都要参加 。 在经筳结束之后 , 参加的大臣就会到达宫里的做顺们的光禄寺吃饭 。
这种经筳制度 , 一般讲的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 负责讲读的官员 , 也仅仅是按照原先准备好的讲稿 , 照本宣科的讲一番 , 而参加经筳的皇帝 , 并不会从中学到知识 。 这种制度庄严、郑重 , 成为定制 。
而日讲就比较随意 , 一般是在文华殿中举行 。 时间上也不固定 , 万历皇帝在位时期 , 张居正为内阁大臣 , 也是皇帝的贴身老师 , 万历的功课一直到年末都不停歇 , 而经筳也是必备的功课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的经筳 , 怎么衰落了?
清朝成立之后 , 经筳制度也开始举办 , 举办的时间也是在分为春秋两个时间段 。 虽然按照规定 , 春季的经筳事在2月份 , 秋季的经筳在8月份 ,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 也有提前举办或者是往后推延的状况 。
除了重要的经筳之外 , 明朝沿袭下来的日讲也有推行 , 直到康熙年间 , 基本上就消失了 。 而皇帝能够坚持每年的春秋两季坚持举办 , 也是一种奇迹了 。
像精力旺盛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坚持达人 , 一直坚持了20多年 。 乾隆皇帝之后 , 有的皇帝通常是一年举办一季 , 遇到特殊情况 , 皇帝甚至一年也不会举办一次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文章图片
为什么经常停办呢?理由也是很多 , 一般是新的皇帝上任之后 , 要为去世的皇帝守丧 。 或者说是皇太后去世 , 也会停止举办 。 像国家遇到灾荒 , 也就没有心思举办 , 像康熙18年的时候 , 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地震 , 也停止举办 。
当然 , 一些比较没有说服力的原因也有 , 那么就是康熙、乾隆出巡 , 正好不在京 。 到了同治年间 , 经筳根本就没有在举办 。 有学者统计 , 清朝时期举办经筳次数共计187次 , 光是康熙皇帝 , 就占了三分之一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文章图片
清朝时期的经筳的地点有所变化 , 清朝开国到康熙24年 , 大抵是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中举行 。 此后都是转移在文华殿中举行 。 而负责经筳的官员 , 也不像宋明时期有专职人员 , 基本上就是让大学士、尚书这些官员充任 。
而在讲授内容上也同明朝一样 , 讲读四书五经 。 官员要讲授什么 , 一般是由皇帝事先规定 。 乾隆时期 , 有了一项比较人性化的制度 , 在讲授完之后 , 还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 像雍正、乾隆这两位比较自恋的皇帝 , 自然就会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
文章图片
因此 , 经筳制度作为一种皇帝必修的科目 , 从宋朝开始推行 , 大抵上是明朝发展完善 , 清朝虽然也存在 , 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 并且每个朝代 , 都有各自的特点 。 这对于提升皇帝的修养来说 , 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
【博古观今|康熙之后为何却不受重视了?,经筳制度:被誉为古代的帝王之术】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 , 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