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马云批像老年人俱乐部的巴塞尔协议,究竟有什么用?( 二 )


而且 , 也让各国政府认识到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 自有资本不足、尤其是风险资本准备不够是不行的 , 仅仅靠政府央行对商业银行实施救助充当最后贷款人 , 其实也容易诱发商业银行道德风险 , 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惜放弃资本过低可能带来的风险 , 更会增大银行破产危险 。 在这种背景下 , 发达国家以及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巴塞尔委员会才逐步将银行的监管从外围修补转到内部调控 , 把监管重点放在银行资本监管上 , 推出了《巴塞尔协议》 。 1983年出台巴塞尔协议监管雏形 , 即第一个巴塞尔协议 , 但没有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到了1988年7月才推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资本监管标准 , 主要对资本风险权重进行分类 , 根据银行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 , 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 , 确定了银行经营资本对应的风险资产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 。 这样 , 使得各国银行资本监管标准基本趋于统一 , 防范资本风险、弥补资本风险损失的防线也已建立 , 使得银行资本与经营风险防范形成了有机相联的整体 。
协议有啥作用?
让普通民众权益不受侵害、挽回金融损失
那么 , 巴塞尔协议推出之后到底有何意义或者对全球银行经营带来哪些改变?从当前现实看 , 《巴塞尔协议》的推出具有四项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 , 它对全球各国银行资本监管有了统一的“法定”依据 , 使各国银行可有效规避因资本不足而发生资金流动性风险的危机 , 有利消除减少全球银行因资本不足而导致破产倒闭的风险 , 对全球银行来说起到了经营“定海神针”的作用 。
其二 , 它对全球金融监管当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主要是监管理念发生变化 , 使金融监管视角从银行体外转向银行体内 , 标志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的终结和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 。 《巴塞尔协议》具有监管“分水岭”的意义:一方面它凸显了巴塞尔委员会的作用 , 使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具有金融“准法律”效力 , 迫使各国监管当局都愿意以报告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另一方面 , 它将使各国自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银行相关资本监管规则为准绳 , 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 , 确保全球银行业经营稳定 。
再次 , 能够迫使各国商业银行树立资本风险经营意识 , 建立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经营机制 , 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理性 。 《巴塞尔协议》实质为全球商业银行经营安全“航行”提供了指路“明灯” , 在首先考虑资本可能的情况下来扩大自身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 消除商业银行不顾资本实力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行为;可有效遏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冲动;尤其银行充足的自有资本具有抗风险的逆周期功能 , 让全球商业银行经营实现“永不触礁” 。
最后 , 能够确保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 为全球普惠金融最大化、最有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 银行因资本应对经营风险能力不足而出现破产倒闭 , 虽然有银行存款破产保险措施予以缓冲 , 但在银行破产中遭受最大损失的依然是广大普通民众 。 显然 , 《巴塞尔协议》推出能够有效避免更多银行破产倒闭 , 实际也是为广大普通民众挽回金融损失 , 也是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最有效保护!
作者 莫开伟
编辑 邓凌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