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出舱时,如果宇航员没有抓紧脱离了宇宙飞船咋办?会发生何事?( 二 )


同样的以天宫空间站建设为例 , 宇航员们在舱外进行机械臂安装时 , 还需要一名随同宇航员进行协助 。 两名航天员出舱时 , 舱内人员还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 。 其中宇航员遇到的可能风险会有因运动造成的碰撞问题 , 不过对此会有一个急停装置用以保险 。
出舱活动的过程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任务出现问题 , 这时便需要依靠宇航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顽强意志去对抗风险问题了 。
应对措施太空任务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的 , 这个毋庸置疑 。 不过相关的科研人员也都未雨绸缪 , 早就有过相关的设计方案 , 以此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
以天宫空间站为例 , 机械臂可以通过宇航服的脚部固定来辅助宇航员的出舱活动 。 在出舱活动中 , 宇航员的躯干都会系留一根像脐带一样的绳子 。 这条绳子与飞船相连 , 是宇航员的安全绳 , 如果宇航员在任务中没有抓紧 , 脱离了宇宙飞船后 , 只需要顺着绳子爬回去就行了 。
考虑到外太空的恶劣环境 , 一般材料在外太空中根本无法使用 , 而安全绳是多种复合材料进行特别处理编织而成 。 这种方法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保险方案 , 人类早期的舱外活动很多时候也会由于安全绳的长度不够 , 以至于宇航员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 。 现在的安全绳长度已经能够保证宇航员的自由活动了 , 任务进行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
除了安全绳 , 现代航天员穿着的宇航服还带有小型喷气动力装置的喷气背包 。 这个装置的关键部分在宇航员的背部 , 内部置有高压气体 , 以及数个微型喷嘴 。 该装置的设计可以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按钮 , 让高压气体喷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对宇航员的姿态调节 。 这种气动装置在宇宙的特殊环境中只需要微小的作用力便可以让宇航员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 。
除此之外 , 如今宇航员的航天服已经能够让宇航员进行数小时的舱外作业 。 舱外航天服所携带的维生系统的氧气最多可以让宇航员存活十几个小时 。 在宇航员脱离飞船并失控期间 , 如果无法通过自主活动来进行自救处理 , 便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等待队友救援 。
为了能让宇航员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完成任务 , 航天员在出舱前还会进行纯氧呼吸30分钟 , 用来排出体内的氮气来避免减压病 。 如果宇航服的增压设计够高 , 就不需要进行纯氧呼吸 , 但这会使得宇航员的活动变得有些不方便 。
如果脱离飞船之所以说宇航员是人类探索中最伟大的存在 , 是因为宇航员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 如果宇航员在突如其来的事故中真的脱离了飞船 , 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
之前我们讲过 , 宇航服背部配有微型气动装置 , 如果脱离了飞船 , 连接飞船的绳索又断掉了 , 这个时候便需要宇航员沉着冷静地去应对 , 不停地挣扎反而会改变身体姿态从而失控 。 通过启动装置兴许还能够利用反向作用力来把自己推回太空舱 , 完成自救 。 如果气动释放的预估计算失败 , 那可能会离太空舱更远 。 如果这样 , 宇航员就只有永远漂浮在太空中了 。
如果是小型石粒或者小型太空垃圾导致的撞击让宇航员脱离与飞船的控制 , 结果会更加糟糕 。 如果面罩被损毁 , 那么极低温和低压会迅速迫使宇航员失温 , 同时还会瞬间蒸发掉宇航员身体中的水分 , 宇航员会死于极低温和窒息 。 整个过程会非常迅速 , 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 。 当然 , 这种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 , 因为每次任务出行前 , 地面检查站和太空检查站都会对舱外环境进行一个安全风险评估 。
不过在历史中有过类似的危险事故发生 , 好在宇航员沉着应对才没有让危机加重 。 1965年的3月 , 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就差点因为宇航服的问题而殒命在太空中 。
人类早期对太空探索的认知不足 , 在宇航服的设计上远没有现在这样精密 。 列昂诺夫出舱来到太空后 , 由于太空环境的低压问题 , 宇航服很快就像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 在舱外短暂的活动后 , 正当他准备重新回到舱内时 , 由于宇航服的膨胀 , 导致列昂诺夫无法通过狭窄的舱口 。
列昂诺夫在经历了短暂的心跳加速后 , 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 , 并冒险打开了宇航服上的排气阀来释放气体 。 列昂诺夫费劲地完成了这一系列操作后 , 才终于回到舱内 。 而在降落时又因为定位系统的损坏只能手动着陆 , 失去了定位的他最终着陆在一处原始森林里 , 还要忍受着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 , 好在最后成功获救并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