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微博流传的名人语录大多不是名人说的
谢邀。这种现象我认为只是“旧事重提”,我不是在说提问者炒冷饭,我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就有这种现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姜太公兵法》,也叫六韬三略,传说是姜子牙写的。《诸葛亮兵法二十四章》,传说是诸葛亮写的。其实都是无稽之谈,姜子牙诸葛亮都是忙人,怎么可能没事写个兵法呢,这些东西后人也不再相信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很多人怕自己的著作没人看,所以托了一个有名的古人,让他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康有为都曾经这么干过,可见这种事情并不是多么新奇。网络上那鲁迅,莫言,杨澜等人做噱头,更多是怕自己的话没人看,而有了这些名人,点击量自然就上去了。其实,做复制的名人,不如做真实的自己。这种现象是一种悲哀,很多人太想博得关注了,但是面对现实根本无能为力,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关注度上去了,可是关注的并不是你。
■网友的回复
这种事古已有之。
比如《黄帝内经》,署名为黄帝,但实际上是西汉年间的产物。还有《六韬》,署名作者是姜子牙,但实际上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国外这样的事也不少,比如托名亚里士多德的伪作数量也很可观。
微博上那些假名人名言的伪造者,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让网民们都重视自己编的这些话,以便自己编的这些话得以更广泛的流传。
微博上的假名言不过就是几句话,编造者不会在乎什么版权的问题。像《黄帝内经》、《六韬》这样的大部头作品,为什么也要署别人的名呢?难道这些书的作者甘愿看着自己的心血白费,当个无名英雄吗?
【怎样看待微博流传的名人语录大多不是名人说的】 我的个人理解是,这些书并非是某一个人的创作,而是很多人的智慧结晶。有人把它们搜集到一起,就好比今天有个人在微博搜集了一些话,编成了《微博名言录》一样。他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又想让这本书广为流传,所以就假托了一个古代大名人的名字,于是就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的托名作品。
■网友的回复
鲁迅表示:微博啊,我还是蛮喜欢的,微博上的人长得又好看说话有好听的,玩,不存在的。
- 中天北城项目规划的教育资源怎样
- 小区恶邻不文明养狗,早上一大早将狗拴在楼门口,狗叫吵醒整栋楼,该怎样对待这样的邻居
- 怎样从零开始学习画插画
- 经常出差的人怎样找女朋友
- 怎样更好的简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
- 雅思口语怎样在一个月左右迅速提高?
- 怎样看待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肝糖元教师节晚上宿舍灯光阵型工作人员公器私用趁机表白
- 北京人怎样反驳「北京考生高考只要考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的谣言
- 中国的四大直辖市在国外知名度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