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北交所打新之晶赛科技:华为、比亚迪、京东方的晶振供应商( 三 )



直接材料是公司的主要营业成本 , 常年占比在70%以上 。
可见 , 上游核心材料和核心设备(日本的溅射镀膜机)被日本所把控 , 尤其是高端产品方面 。 而这些核心材料又占产品成本比例很高 。 所以 , 国内晶振企业只能做一些中低端产品 , 高端方面完全被日本所把控 , 短期内很难突破 。 晶赛科技所需的核心原材料还需要向竞争对手京瓷购买 , 所以很难竞争过日本同行 。
这就造成国内晶振企业其实主要赚的是材料加工费 , 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 因而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 盈利能力较差 。
国内的晶振行业其实过去10多年过的挺艰难的 , 很多被并购或者跨界:东晶电子收购英雄互娱 , 要跨界搞游戏;泰晶科技收购安防公司 , 跨界做视频监控;唐山晶源裕丰电子被紫光国微收购、南京华东电子信息科技被冠捷科技收购 。惠伦晶体从2015年上市后 , 营收无增长 , 业绩一路下滑:



根据CS&A和中国产经网统计数据显示 , 2017-2020年全球石英晶振市场规模稳定在约30亿美元 , 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 若无重大产业变革 ,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行业基本没什么增量 。 国内市场 , 自2012年-2020年 , 石英晶体产量年复合增速约为3.29% , 增长较慢 。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压电晶体分会数据 , 2020年国产国产石英晶振市场规模为 94.67 亿元 , 公司当年度实现营收2.42亿元 , 市场占有率约2.56%;2020年度国产石英晶振封装材料市场规模为 1.55 亿元 , 公司封装材料当年度剔除内销部分后业务收入为6406.57万元 , 市占比约为41.33% 。 可见 , 大部分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 , 国内企业其实加起来可能就只占了二三十亿的市场 。


从世界范围来看 , 全球石英晶振厂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 。 其中 , 日本厂商行业领先 , 产品档次高 , 产值最大 , 引领行业发展 , 约占50%的市场份额 。 美国厂商研究水平高 , 但产量较小 , 以军工产品为主 , 约占 10%的市场份额;中国台湾及大陆厂商贴近市场 , 对市场反应速度较快 , 约占 40%的市场份额 。 晶振行业前沿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研究仍由美国、日本主导 , 例如 , 在小型化领域里虽然目前市场上需求的大多是 2016、1612、1210 等规格产品 , 但日本已经在研制更小规格的产品 , 包括 1008、0806 等 。


根据 CS&A 的统计数据 , 2019 年全球石英晶振生产企业前五名合计占据市场份额比例为 46.70% , 分别为 Seiko Epson(精工爱普生公司)、NDK(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TXC(台湾晶技)、KCD(京瓷株式会社)、KDS(大真空株式会社) 。 另外还有希华晶体、Hosonic鸿星国际电子、Micro Crystal、RIVER ELETEC、Vectron 威克创国际 。 这个市场份额占比 , 和2013年差别不大 , 可见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 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 不容易被撼动 。
不过 , 有几方面的变化在这个行业发生 , 国内晶振企业在往好的方向走 , 终于迎来了咸鱼翻身的时刻:
?  产业转移
2013 年以后 , 日本厂商受到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因素影响 , 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 全球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 。 大陆厂商凭借国产生产制造设备自动化能力的提升和成本优势迅速发展 , 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 根据
日本水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 2017 年大陆厂商石英晶体元器件销售额约占全球的 10.10% , 较 2010 年的 4.0%增长将近 6.1 个百分点 。我国仍需要进口大量的中高端晶振产品 , 但由于日本人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等原因 , 我国在同类型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较具竞争力 。
?  国产替代
2017-2018 年 , 日本 NDK、KDS 业务收入均呈现下滑趋势 。 2018 年下半年以来 , 中美及日韩贸易摩擦加剧 , 国内知名通讯、整机、家电厂商为了保障产业链安全 , 积极在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寻求国产替代 。 近年来 , 国内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 , 促使高基频、小型化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中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加速 。 关于国产替代的空间 ,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 , 2017年至2020年1-8月 , 已装配的压电晶体进口金额分别为343.53亿元、414.73亿元、365.19亿元和241.73亿元 , 这个空间还是挺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