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远离“似是而非”伪科学 复旦大学这门课火了( 二 )

  “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 , 不应该盲目把现象或片面的知识上升到普遍真理 , 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本科生杨轶聪在 课後说 。

  不少学生表示 , 一些问题老师并没有在课上给出明确答案 , 却启发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 看到了自己对待科学问题时的不严谨 。

  据悉 , “似是而非”课将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 “这门课的作业 , 可能会让不少本科生写出人生第一篇论文 , 体会做科研、做学问的意义 。 ”楼红卫说 。

  “光看名字就很吸引人”“希望能有网课”“全网跪求资源!”……互联网上 , “似是而非”课也已“圈粉”无数 。

  有学者指出 , 资讯爆炸的时代 , 青年人并不缺乏获取知识类资讯的渠道 , 但也比过去更加需要基础理论及科学思辨来支撑起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 。 “似是而非”等类似课程 , 呼应了不少青年人的“思辨饥饿” , 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变革探索 。 (参与采写:栾歆 王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