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斐DUSHAOFEI|看完这篇Fred Perry发展史,劝你不要招惹穿polo衫钓鱼的大爷( 二 )

  • Mod运动中的领袖
「Mod - 摩徳文化」是亚文化的开端 , Mods是形成Mod的年轻群体 。 此前 , 听美国摇滚乐的「Teddy Boys - 泰迪男孩」另类的着装风格吸引了当时摩托党的注意 , 一种修身、干净利落的着装风格在英国流行起来 。早期的Mods深受法国电影和意大利时尚的影响 , 喜欢穿着剪裁精致的西装外套和七分西裤 , 他们对衣着细节的考究到了近乎痴狂的程度 。 1960年中期起 , Mods人数激增 , 伦敦一家叫Canaby Street精品店 , 专门出售美国和意大利服饰 , 门庭若市 。
杜绍斐DUSHAOFEI|看完这篇Fred Perry发展史,劝你不要招惹穿polo衫钓鱼的大爷
本文插图
法国新浪潮开山电影 , 让-吕克?戈达尔导演作品《筋疲力尽》剧照 , 1960 随着美国文化的传入 , Mods把骑摩托车时穿着不便的西装外套 , 改换成有口袋设计、行动方便的美军M-51Fish-tail外套和M-65派克大衣 , 通常下身穿精致裁剪的Levi’s牛仔裤 , 脚踩舒适耐造的马丁靴 , 内里搭配一件修身合体的Fred Perry Polo衫 。
杜绍斐DUSHAOFEI|看完这篇Fred Perry发展史,劝你不要招惹穿polo衫钓鱼的大爷
本文插图
这一身行头简直就是Mods的制服 。 不过此情此景 , 作为一开始单纯面向网球运动员的Fred Perry来说 , 着实有些意外 。 天时地利人和 , Fred Perry Polo衫利落的风格 , 加上吸汗透气、胸前的两颗纽扣方便穿脱这些堪称完美的功能特征 , 正合了Mods的意 。 反过来 , Mod运动风潮也催生了Polo衫颜色的多样变化 。
  • 「光头党」的最爱
Mods把Fred Perry从运动领域拽向街头 , 也顺势带入了亚文化的队伍 。 不过真正把Fred Perry推上登峰造极地步的 , 是那群工人阶级的孩子「Skinheads - 光头党」 。 50年代开始 , 英国涌入一批牙买加移民 , 与工人阶级并肩工作 。 随着战后经历的复苏 , 工人阶级的收入随之提高 , 消费主义盛行 , 他们开始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渴望 , 不吝把钱花在置办行头上 , 选择了更适宜工作和生活穿着的更具实用性的衣服 , 和Mod风格不谋而合 。 这些工人阶级孩子也偏爱干净利落的风格 , 袭承了Mods的穿衣风格 , 也热衷于把马丁靴、Levi’s牛仔裤和Fred Perry的Polo衫穿在身上 。
杜绍斐DUSHAOFEI|看完这篇Fred Perry发展史,劝你不要招惹穿polo衫钓鱼的大爷
本文插图
与早期的Mods风格不同的是 , 那时候不论男孩还是女孩 , 都把头发剔成接近光头的寸头 , 所以一开始 , 所谓的光头党并不是真正的光头 。 他们听牙买加音乐 , 热衷于出入俱乐部 , 成群结队行走在街头巷尾 , 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 但其实他们除了骨子里的骄傲蛮横 , 并没有像今天所认知的「光头党」那样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的 , 这种通过外表彰显个性的态度积极推动了后期亚文化的发展 。 那时候开始 , 穿衣不仅是生活的需要 , 也是追求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方式 , 更注重衣着背后体现的文化含义 。 在「光头党」的心中 , 没什么比Fred Perry更符合他们精神追求的品牌了 。同是工人家庭出身的网球运动员Fred Perry , 迅速让「光头党」产生共鸣 , Fred Perry的逆袭 , 作为一种工人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对抗 , 对于当时还处在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来说 , 着实产生同脉相生的雀跃 。 Fred Perry绝对当之无愧成为那个时代工人阶级心中阶级斗争的伟大领袖之一 , Fred Perry自带「反抗」的基因也是从那时起被延续了下去 。
杜绍斐DUSHAOFEI|看完这篇Fred Perry发展史,劝你不要招惹穿polo衫钓鱼的大爷
本文插图
然而好景不长 , 即便我们看到了亚文化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中正向的一面 , 负面的影响也随之升温发酵 , 逐渐暴露出来 。早期的「光头党」虽然产生于特定的阶层 , 但并没有参与任何实质性的政治运动 。 但到了70年代 , 新一波的「光头党」依然维持着相同样式的装扮 , 他们依然穿着Fred Perry , 但却混入暴力的种族歧视的政治运动当中 。被迫卷入到极端政治运动中的Fred Perry , 史上第一次躺枪 。 在那个新闻媒体还不发达的时代 , Fred Perry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不过好在70年代末 , 朋克音乐的兴起重新带动亚文化复苏 , Fred Perry的品牌形象才得以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