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网|明去处,“衣冠大成”重现大明风华,专访|知来处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 。 自周代冕服之制确立 , 历经汉、唐、宋、元 , 发展到明代 , 博采众长 , 集历代之大成 , 崇古而不泥古 , 擅长创新流变 , 成为中国近世服饰艺术的典范 , 凝聚着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 。
2020年9月29日 , 公众期待已久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正式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帷幕 , 为观众带来一场明朝服饰端庄仪态与宏美气度的视觉盛宴 。 此次展览由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联合展出 , 共选取两馆馆藏有代表性的明代传世服饰 , 辅以古代书画、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瓷器等共80余件珍贵文物 , 主要展现明代服饰礼仪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 (相关链接:探展|展览亮点提前看!来山东博物馆赴一场明代时装秀)
文章图片
展览开幕式服装设计展演
开展当天 , 弘博网走进展厅当中 , 在与两位策展人的对话中 , 得以从“衣冠大成”中看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大明风华 。
弘博网对话“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策展人
一场服饰展
半部明代史
以中华传统服饰为代表的东方服饰文化 , 在世界服饰文化的宝库中独树一帜 。 明代服饰上承周汉 , 下取唐宋 , 是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典范 , 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然而 , 由于时代久远、保存不易 , 明代服饰存世量较少 , 且多为墓葬出土 , 因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面料破损 , 颜料褪色等情况 。 对于明代服饰的研究 , 人们长期只能借助书籍、墓葬出土、古代绘画拼凑其模糊的轮廓 , 难以了解明代服饰的真实原貌 。 而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作为历代衍圣公家族妥善保存的服饰 , 实物大多保存完好、色彩鲜艳 , 并且涉及明代不同时期 , 堪称“半部明代服饰史” ,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目前 ,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大部分由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所藏 , 也使得山东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明代服饰收藏的“领头羊” 。
实际上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山东博物馆便开始着手以古代服饰为主题策划相关展览 。 近十年 , 山东博物馆更是发挥这一馆藏的优势 , 分别于2012年、2013年推出了“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与“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 , 使大部分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得以真正、全面地展示在公众眼前 。
“在两场服饰展览之前 , 大多数观众对于明代服饰的形制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 大家对于明代服饰的了解大多都来源于古装剧中服饰的呈现 , 但古装剧往往模糊了不同朝代服饰之间的区别 。 因此 , 我们在2012年、2013年分别推出这两个服饰展 , 通过对明代服饰的展示 , 使明代服饰这一概念得以为更多公众所熟知 , 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好评 。 ”负责此次展览内容策划的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芹向弘博网介绍道 。
相对于“斯文在兹”“大羽华裳”两场展览 , 此次“衣冠大成”展览则进一步将视线集中在孔府旧藏服饰中的明代服饰上 。 孔府旧藏的传世服饰包括明、清数以千计的衣、冠、袍、履等 , 其中明代服饰最为珍贵 , 涵盖了朝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等服饰种类 。 其多样的款式、精美的图案纹样、精湛的工艺手法 , 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工艺、审美等社会的多个方面 , 对研究和了解明代服饰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因此 , 此次展览消息一经公布 , 便引发了众多历史、服饰爱好者的关注 。
文章图片
海报
不同服饰折射出的
国家制度与社会生活
据了解 ,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 分别为序厅、明代服饰展示以及创新设计展陈空间 。 其中 , 序厅主要简述了中国服装发展史 , 以便观众理解明代服饰在整个中国服装发展史中的特点和地位 。 “知来处 , 明去处”则展示了以“白色暗花纱绣花鸟裙”为元素创新设计的“十二色花鸟裙”创新区 , 将古代与现代 , 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呈现在观众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