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历史|袁绍放弃迎献帝真相,袁绍(三十三):试论刘虞被杀的时间与原因( 三 )


所以以这种名义上封赏刘虞的掩人耳目 , 实际上却是要激怒公孙瓒 , 以达到杀死刘虞目的的诏书的形式 , 让公孙瓒来背上这个“害贤”的罪名 , 对于朝廷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
爱上历史|袁绍放弃迎献帝真相,袁绍(三十三):试论刘虞被杀的时间与原因
文章图片
这样一来刘虞被杀的原因我们“似乎”是解决了 。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刘虞被杀的时间问题 。
这四本史书都对刘虞被杀的时间做了各自的交代 , 《袁宏汉纪》、《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把刘虞被杀的时间判断在了初平四年的冬天 , 这也成为后世的一个普遍的认知 。 但是比这三本书成书要早的《三国志》却不这么认为 。 《三国志》在给出刘虞被杀时间点的时候 , 非常特别、特意的提到了一个词“会卓死” 。 也就是说《三国志》认为 , 段训是在“会卓死”的时候被派到幽州蓟城传达封赏刘虞和公孙瓒的诏书的 , 所以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刘虞是死在董卓被杀后的时间点上的感觉 。
但是这却具有很明显的错误 。 因为董卓被杀是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的四月份 , 那时候刚刚发生了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界桥之战 , 可以证明公孙瓒不在幽州 。 接着长安朝廷发生了李傕、郭汜等人围攻长安 , 王允被杀 , 吕布出逃等一系列的动乱事件 。
爱上历史|袁绍放弃迎献帝真相,袁绍(三十三):试论刘虞被杀的时间与原因
文章图片
李傕、郭汜主政之后的八月份 , 朝廷派遣马日磾和赵岐持节慰抚天下、和解关东 , 一直到第二年 , 也就是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春天 , 赵岐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 袁绍引军南还 , 公孙瓒则北归幽州蓟城 。 北方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 这是赵岐和解关东所取得的政治成果 。 也是当时尽人皆知的事情 。 而在这之后才发生了刘虞攻打公孙瓒 , 结果却被公孙瓒反过来击败 , 并在居庸刘虞被公孙瓒擒获的一系列事件 。 刘虞被杀也应该是在这之后的某个时间点上 。 所以 , 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在“会卓死”的时间点上的观点 , 具有非常明显的漏洞 , 是属于《三国志》的一种明显的错误记载 。
那公孙瓒在初平四年冬天杀死刘虞的这种观点正不正确呢?个人认为 , 这种观点同样值得推敲 。
据《典略》记载 , 公孙瓒杀刘虞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作秀的表现 。 说是公孙瓒把刘虞暴晒在街市上 , 并向上天祷祝说:“若应为天子者 , 天当降雨救之 。 ”假如刘虞应该为天子的话 , 那就请老天爷下一场雨来拯救他吧!
爱上历史|袁绍放弃迎献帝真相,袁绍(三十三):试论刘虞被杀的时间与原因
文章图片
老天爷当然不会因为某个人而下起雨 , 所以等了一整天的时间都没有下起一滴雨 , 于是就这样公孙瓒杀了刘虞 。
在这段记载中 ,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个关于当时天气环境的描述 , 也就是“时盛暑 , 竟日不雨” 。
所谓的“暑”就是指炎热的日子或者夏天 。 所以这一段记载明显的是要告诉我们刘虞是死在了夏天 , 而不是初平四年的冬天 。
实际上《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注意到了这段记载的 , 并且在《后汉书刘虞传》中完整的收录了这一段故事载 , 其中也提到当时的情况是“旱埶炎盛” 。
不过 , 遗憾的是范晔并没有去考证、确定这段记载的真实情况和刘虞被杀的时间 , 而是非常笼统的 , 或者说是故意的忽略了这个问题 。 当然 , 也许是范晔根本分不明白这件事的真相 。
爱上历史|袁绍放弃迎献帝真相,袁绍(三十三):试论刘虞被杀的时间与原因
文章图片
但是不管怎么说 , 刘虞不是死在初平四年的冬天 , 而是死在这之后的某一个夏天 , 这是一种事实 。 因为从公孙瓒的角度来讲 , 第一点他会在抓获刘虞之后给朝廷上书 , 以等待朝廷的命令 。 以初平四年的冬天刘虞被抓的时间点来讲 , 公孙瓒派遣使者从幽州到达长安 , 长安朝廷再派使者返回幽州传达命令 , 都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 。 第二点从史书记载的情况来看 , 公孙瓒有一个让刘虞继续处理幽州事务的“犹使领州文书”的过程 , 我们姑且称之为是“挟州牧以令州郡” 。 但是这个过程不可能是很短的情况 , 因为太短的话看出不效果 , 而史书中明确记载公孙瓒“破禽刘虞 , 尽有幽州之地”之后“猛志益盛” , 这种状态无论如何不会是短短数十天的过程 , 而至少要在以“年”为单位的基础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