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玛丽|为何汉魏易代之际思想和文学观念发生转变?,心怀天下到归隐山林( 二 )
二、两大重点转变:思想开始由“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转变为“玄学兴起” , 文学风格从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变为注重真实的现实主义
思想和文学观念的转变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其承载的载体身上寻找 , 即汉魏易代之际的文人群体 。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 从汉到魏的时代变换 , 使得文人群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 与此同时 , 超迈脱俗的道家思想开始由原来的政治领域向人生价值追求领域蔓延 。 社会的主流思想开始由“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转变为玄学兴起 。
在西汉时期 , 统治者虽在政治上信奉黄老的无为之治 , 但是这种思想并不被当时的文人群体所看好 。 大部分文人群体因受儒家学说的熏陶而充满了远大的理想和报负 , 他们充满了进取心 , 与道家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逍遥自在生活态度格格不入 。
汉光武帝时的冯衍就是典型的例子 , 冯衍被免官后回到故乡所作的《显志赋》中写道:“年暮岁衰 , 悼无成功 , 将西田牧肥饶之野 , 殖生产 , 修孝道 , 营宗庙 , 广祭祀” 。 此时的文学创作不再像之前一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 它更多的是文人群体用来抒发情感的“载体” 。 没有刻意讨好君王而作的华丽作品 , 而是极具真情实感的“良心”之作 。
这时候文人群体读书的目的已经不在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而是从中获得快乐以及精神上的愉悦 。 抛开对君王的讨好 , 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 因此 , 汉朝末期的文学作品风格随着文人群体的心态而开始转变 。
起初 , 为了功名利禄 , 文人们笔下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或者是抒发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 但是眼前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现实让不少文人群体“幡然醒悟” , 他们逐渐明白文学作品不应该是追求功名的“工具” 。
汉魏易代之际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因当时的政治经济而转变 , 同时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 文人群体因不满汉朝末期的政治格局而创作出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历史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 对后世文学的研究具有重大考察的意义 。
思想和文学观念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改变 , 它更代表了一代文人群体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的转变 。 文人群体们在抒发自己情感来创作文学作品时 , 一方面丰富了汉魏易代之际的文化体系 , 另一方面还为后世文学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鼓舞了后世的文人群体勇敢面对残酷的现实 ,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用心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
- 小天说历史|为何曹植会输?他输在哪些方面呢?,同样是曹家的他们
- 天天故事听|为何是7粒米?究竟有什么玄机?,诸葛亮死后交代在嘴中含7粒米
- 一块钱的娱乐|为何九公主只能算庶出,七公主却能算嫡出?,同是“魏璎珞”女儿
- 老黄说史|为何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帝每次给朱元璋扫墓
- 历史的小前沿|英勇一生为何被杀于麦城?,三国时期著名将军关羽
- 小路育儿|三十万帝国精锐为何突然成了纸老虎?只因一个人没活下来
- 超人爸爸谈育儿|已无实权,为何没有人找她算账?,82岁被迫下台的武则天
- 泽宇讲历史|为何犯人的亲人都不提前逃跑呢?,古代的“株连九族”
- 吉祥说历史|为何全力反对变法?,司马光与王安石到底有何恩怨
- 阿巡谈历史|为何会有“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的评价?,大名鼎鼎的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