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研究发现飞沫最远可传6米,是美疾控推荐社交距离的3倍多
:原题为_澎湃新闻|研究发现飞沫最远可传6米,是美疾控推荐社交距离的3倍多。
新冠病毒的载体可以传播多远?有多少飞沫会变成气溶胶颗粒?在新冠预防措施方面 ,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急需的指引 。
为此 , 有研究团队专门研究了环境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流通速度 , 会对飞沫传播产生怎样的影响 。 9月10日 , 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期刊《Nano Letter》刊登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湿冷条件下 , 飞沫最远可传播6米 。
该研究团队认为 , 在湿冷环境中 , 美国疾控中心(CDC)推荐的保持6英尺(约为1.83米)的社交距离 , 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接触飞沫的可能 。
文章图片
《Nano Letter》 图
研究显示:湿冷环境中飞沫最远可传6米据《Nano Letter》9月10日刊发的文章《COVID-19: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Propagation of Respiratory Droplets》显示 , 呼吸道飞沫在将病原体载体传递给易感宿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
该文由5位作者联合署名 , 4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机械工程系 , 1位来自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呼吸道飞沫通常通过说话、咳嗽和打喷嚏产生 , 最初的扩散速度约在每秒1米到100米之间 。 该文研究者通过动力学方程来分析气溶胶颗粒的传输、积累和沉淀 , 并利用现有框架模型来分析飞沫的传播速度 。
该分析在0-40摄氏度的温度条件及0-92%的湿度条件下进行 , 跟美国的地理气候相似 。
该研究的关键是Lmax (飞沫传播的最大水平距离) 。 文章显示 , 新冠病毒会通过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 新冠患者呼出的大大小小的飞沫将在环境中散播并最终蒸发 。 小飞沫会迅速干燥形成固态的气溶胶颗粒 , 气溶胶颗粒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 因而会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 受重力影响 , 大飞沫的传播距离相对有限 , 在干燥之前大飞沫通常会落在他人的上半身 。
Lmax 即被研究者定义为飞沫在变为干燥的气溶胶颗粒或掉落到人手高度以下之前可传播的最大水平距离 。
分析结果显示 , 飞沫在低温和高湿的环境中传播的更远 , 而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则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颗粒 。 研究团队称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湿冷环境中 , 美国疾控中心(CDC)推荐的保持6英尺(约为1.83米)的社交距离 , 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接触飞沫的可能 。 研究显示 , 在极端湿冷的条件下 , 飞沫最远可传播6米 。
研究团队还关注到越来越多“超级传播事件”发生在室内 。 其研究显示 , 干热环境中 , 气溶胶颗粒的最终大小在1–15 μm(单位:微米)之间 , 这种小颗粒在沉淀前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 , 而且容易在学校、办公室、旅馆、医院等公共场所聚集 。 因此 , 夏季要更重视防御气溶胶引发的远距离传播 , 尤其是在天气干燥时 。
美疾控中心强调保持社交距离 , 专家呼吁带口罩据美联社(AP)10月6日(当地时间)报道 , 美国疾控中心(CDC)10月5日(当地时间周一)表示 , 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传播超过6英尺远 , 特别是在通风不好时和密闭空间中 。 但是疾控中心官方表示这种传播比较少见 , 目前的社交距离指南依然有效 。
然而 , 一些专家对CDC最新的指南提出了批评 。 他们认为 , 新冠病毒比CDC说的更容易传播 , 他们建议即使是在人们间隔6英尺以上的长时间户外聚会中 , 公众仍应该佩戴口罩 。
“病毒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这里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 。 6英尺外你也不安全 , 不能脱下口罩 。 ”来自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Donald Milton博士说 。
据美联社报道 , 几个月来 , CDC一直说当感染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 ,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较小的飞沫传播 。 大部分CDC关于社交距离的指南都是建立在这个理念之上 , 即6英尺是不戴口罩时人与人之间安全的缓冲距离 。
- 上游新闻|西安一男子制造两起命案后跳楼自杀,与原单位长期有矛盾
- 中国新闻网|尼泊尔交通部部长感染新冠病毒 政府决定加紧增设高依赖病床
- 新闻|广钢新城一道路要起名“鹤平西一街”?有市民听了觉得不对劲
- 历史研究|宋刻《通鉴纪事本末》以2024万元成交!
- 地方新闻|消防宣传进校园 厦门千余名师生演练“火场逃生术”
- 上游新闻|与原单位长期有矛盾,西安一男子制造两起命案后跳楼自杀
- 国旗涉国旗法新闻转载出错,新浪头条新闻停更整改
- 纵相新闻|援鄂逆行的于鑫慧“翻车”了?“捧杀”的炒作和“棒杀”的谩骂皆不可取
- 新华社新闻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央视新闻|美国专家:接下来6至12周美或将迎来疫情最黑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