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 三 )


来自政界的声音也足够重量级 。
前外交官、曾在陆克文和吉拉德政府担任幕僚长的艾伦·贝姆表示 , “目前 ,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绝对已经陷入僵局” , “政府应该认真听取外交人士的意见 , 切实制定正确的对华外交政策和战略规划”;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Geoff Raby)称 , “现实主义是澳大利亚与中国接触的关键”;陆克文在美国《外交事务》上撰文 , 借回顾一战告诫警惕“亚洲的八月炮火”;另一位前总理约翰·霍华德则呼吁澳大利亚应“继续努力保持双边关系和谐稳定 。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放弃一个务实的对华关系” 。
情报机构和将军正主导澳洲外交
这些呼吁的来源不可谓不广、声音不可谓不有力 , 在其他国家很少能听到如此多珍惜、改善双边关系的呼声 , 可以说 , 多年来培育、巩固中澳友谊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 遗憾的是 , 这些理智的声音在澳大利亚舆论场并不占主流 , 它们对澳大利亚决策者的影响力更是非常有限 。 有识之士的苦口婆心 , 对堪培拉来说犹如对牛弹琴 。
【|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 , 该国的经济支柱——矿业和农业都严重依赖中国 , 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中澳关系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 然而 , 他们虽然也是澳大利亚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 但对该国的对外战略却缺乏话语权 。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金融和政治精英 , 他们几乎一边倒地依赖美国 , 因此在面临“站队”时 , 澳大利亚宁可牺牲农矿业的利益 , 也要追随美国路线 , 无条件地与中国对抗 。
这与其说是澳大利亚精英的主观判断 , 毋宁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 自二战以来 , 澳大利亚在投资、军事和情报方面一直严重依赖美国 , 无法承受与美国“脱钩”的代价 。 莫里森今年7月在宣布扩军计划时就强调了对“与美国日益紧密的联盟关系”的承诺 , 称这“是我们国防政策的基础” 。 他宣称:“我们与美国享有的安全保证、情报共享和技术产业合作对我们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 而且将继续如此 。 ”
|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资料图)
如果是正常国家 , 决策层势必要平衡经济与安全利益 , 但澳大利亚做不到这一点 。 《澳大利亚人报》的保罗·凯利就写道:
“澳大利亚政府需要确保情报和安全机构不主导双边关系 。 一位政策资深人士告诉我 , ‘这些机构现在的影响力超过了冷战时期’ 。 ”
专栏作家罗斯·吉廷斯也在《悉尼先驱晨报》上写道:
“请各位将军注意:中国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经济命运 。 在澳大利亚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时候:人们看着这个国家的经济专家 , 想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今天 , 情况正好相反:关心我们经济未来的人们正在想 , 国防和外交事务专家是否知道他们正在玩什么游戏?”
对任何国家来说 , 由情报机构和将军主导对外关系都不是什么好事 , 但澳大利亚 , 就像他们忠心追随的美国一样 , 就是这么充满着“昭和气息” 。 这两个领域也是澳大利亚最亲美的 。
自一战以来 , 澳大利亚的国防就一直仰赖美国 , 1951年《澳新美安全条约》签署后 , 美澳军事同盟关系更是紧密异常 , 澳大利亚军队参加了美国的每一次重大军事干预 , 从朝鲜一直打到伊拉克;上一届工党政府积极支持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 , 并同意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北方城市达尔文派驻美国海军陆战队 。 如今 , 尽管面临着新冠疫情和严重的经济困局 , 堪培拉仍豪掷2700亿澳元扩军 , 莫里森还在接受保罗·凯利采访时夸耀 , 他的政府已经“豪越”(crashed through)了将军费提升到GDP 2%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