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 二 )


|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
文章图片
企业界纷纷“示警” 。
有商业背景的智库“中国事务”(China Matters)警告称 , 如果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 澳大利亚可能会受到“连带损害”;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前董事会成员约翰·爱德华兹在为罗伊研究所撰写的文章中称 , “迄今为止 , 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 , 并没有表现出它日益需要的聪明才智……拒绝在中美贸易和技术竞争中站队 , 是澳大利亚宣布的政策 。 它被明智地采纳了——但没有被巧妙地实施”;澳大利亚最知名的全球高管之一、前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利弗里斯警告澳大利亚政府 , 不要混淆经济和安全关系 , 以免在中国崛起的“新现实”面前犯错误 。
学界大声疾呼 。
“不要在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上玩弄政治” ,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IIA)研究员梅丽莎·康利·泰勒写道 , “我担心 , 一种危险的民粹主义进入了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辩论……要驾驭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基于谈判的心态 , 而不是简单解决方案的绝对主义 。 ”
“这已成为外交政策圈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崛起中的中国、但仍与美国保持着强大安全联盟的中等大国 , 澳大利亚在处理两国关系时是否算错了算盘?”英国《卫报》写道 。
该报采访了四位相关领域的专家 , 其中三位对堪培拉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澳大利亚前外长、新南威尔士州前州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鲍勃·卡尔表示 , “从任何看似对抗的事情上后退一步 , 等待一个更适合合作的气氛寻求发展 , 这是在澳中问题上唯一的建议”;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埃琳娜·柯林森说 , “中国是一个不会消失的现实” , 澳大利亚应该“努力保持联络渠道的开放 , 并尽可能集中精力缓和紧张局势……寻求对话和妥协不应被视为软弱”;
曾任驻华采访人员的《悉尼先驱晨报》资深编辑哈米什·麦克唐纳称 , 堪培拉“应该听取更好的建议 , 避免犯一些愚蠢的错误” , 比如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的“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的言论 , 以及莫里森的挑衅性行为——后者要求如“武器核查员般的权力” , 到武汉对新冠病毒源头进行独立调查 。
|北京重拳反击澳大利亚,澳官员担忧:反华后果太痛,91%的大订单没了,继煤炭之后
文章图片
视频截图
连一向对中国没有好话的澳大利亚主流媒体 , 都出现了“求三思”的声音 。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华西总经理习克礼在《悉尼先驱晨报》发表文章 , 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必须调整其措辞和做法 , 不要浪费在华战略机遇”;《澳大利亚人报》刊文《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需要帮助 , 否则就太迟了》 , 称“在堪培拉的部分官僚和政治体系中 , 存在着一种危险的情绪 。 除此之外 , 这些危险现在也延伸到了我们那些制造观点的精英们身上”;文章称 , 假定“中国是敌人”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 “这是一条走向毁灭的道路 , 但它也有拥护者” , “如果今天的恶性循环再持续三到四年 , 这个国家将会损失惨重” 。
该文作者、《澳大利亚人报》前主编保罗·凯利难得地(尽管也是不情愿地)承认 , 所谓的“中国干预”完全是子虚乌有:“在这个灰色地带 , 干涉和影响之间可能只有一线之隔……本世纪初 , 澳大利亚驻美大使迈克尔·索利在美国国会组织了‘澳大利亚之友’(Friends of Australia)组织 , 向美国政治体系施压 , 要求其与澳大利亚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 今天 , 澳大利亚议会却根本不可能容下‘中国之友’ 。 任何这样的影响都会不可避免地被视为干涉 。 ”